授课人 徐淑娟
*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 《左传》
Date
“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授课人 徐淑娟
*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 《左传》
Date
“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字词检测: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一词多义
言为心声,语见其人——探究烛之武其言其人
2022/5/16
通 假 字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
秦伯说
失其所与不知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供给
厌通餍,满足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字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物品
供其乏困
古:缺少的东西
今:精神不好
今有急而求子
古:对男子的尊称
今:儿子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人
今: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
古:离开
今:到达
Date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2、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4、动词作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3、形容词作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的时候)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5、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 (扩张,延伸)
Date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2、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乱易整,不武
3、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同上)
4、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
Date
探究之一:烛之武其言
文本探究
(1)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
(兵临城下,形势危急 )
两
件
事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秦军函陵,晋军氾南
伏笔一:秦郑无利害冲突
伏笔之二:分地驻守,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机会
秦
晋
晋 军
郑
函陵
秦 军
氾南
新郑
Date
晋公子重耳流亡图
Date
前632年
Date
(2)烛之武怎样退秦师?他的语言中都包含着什么劝说技巧?
示弱(郑既知亡矣)
语
言
的
艺
术
站在对方的角度
亡郑 秦无利,有害,利晋
存郑 秦有利无害
历史 晋背信弃义,不可靠
将来 晋人无厌,对付秦国
悦其意
数其害
陈其利
责其盟
忧其患
委婉曲折,开阖跌荡
步步逼进,层层深入
(3)结果:说 盟 戍 还
Date
探究之二:烛之武其人
一
人
之
辩
胜
于
九
鼎
之
宝
三
寸
之
舌
强
过
百
万
之
师
了不得的人物,又当的是什么官呢?
(弼马温)圉正,三朝老臣,不得升官,须发尽白
你眼中的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英雄末路,壮志未酬,满腹牢骚
②许之——深明大义,义不容辞
③第三段“劝说秦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④夜缒而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烛之武的不足:清高 孤傲
我们可以为他惋惜,但必须向他那高傲的灵魂致敬!
Date
探究之三:三国君形象之比较
郑伯
一“曰”
一“从”
决策及时、果断
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精于言辞
秦伯
“说(悦)”、“盟”、“使”、“还”
善于决策
善谋利益
晋侯
“不仁”、“不知”、“不武”
清醒的头脑
理智的判断
隐忍不发的胸怀
随机应变的谋略
通过人物的言、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Date
作业:“做一个现代烛之武”
情景一:假如你的邻居或好友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满怀希望考上
烛之武退秦师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