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是在国家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并发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于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的为期一个月并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全国范围品已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但大多数产品附加值极低。中国制造一度沦为“廉价”、“低端”的代名词。例如,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1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最后,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获得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这个现象叫做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
“世纪经济的奇迹”背后:各类质量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质量:网络流传这样一则调侃的段子: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工程质量:上海、郑州、武汉到最近浙江,相继出现了“楼脆脆”事件,一栋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却整体倒覆。
产品质量:山寨文化的兴起,假冒伪劣的泛滥。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简单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吧,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其中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取得,我国实行“创作主义”,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作者便享有了权利,
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是在国家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并发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于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的为期一个月并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质量专题活动。
今年的主题是: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
这三个转变是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
三个转变的内在联系:中国创造是根本,中国质量是保证,中国品牌是归宿。
谈谈中国制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催化下,中国制造以其远低于世界同类产品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中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2022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为10万亿美元,其中,%,%;但如果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按2022年年初的汇率计算,,,%,%。而就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所以,早在2022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了“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