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陆游南郑情结.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陆游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现存诗作近万首, 与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裹并称“南宋四大家”。他学诗的老师是属于江西诗派的曾几, 但是他的诗风是自江西诗派入而不是自江西诗派出的, 其诗风应该说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同时代的人评价他是“俊逸”。清代的文学评论家刘熙载也说:“诗能于易处见工, 便觉亲切有味, 白香山、陆放翁擅场在此”。我们知道, 陆游学诗的老师是曾几-, 他从小服膺的诗人是吕本中。而曾、吕二人都是属于当时诗坛大势力的江西诗派里的诗人, 从陆游自己写的诗歌和文章中看, 他学诗的开始不可能不受到他们的影响。他的诗风“俊逸”,“易处见工”, 与讲究“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和“活法”的江西诗派的风格, 应当是有很大差别的。可见他的诗歌创作应该是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是自江西诗派入而不是自江西诗派出的" 我们必须先得弄清陆游诗歌创作思想的发展过程和轨迹: 他的诗学渊源在哪里? 他诗歌作品的新变之处都有哪些? 他诗歌作品特色的形成与“南郑情结”是怎样的关系?“南郑从军”是陆游诗风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只有明晰了这些问题, 才能凸现出“南郑情结”在陆游诗歌创作的过程中, 对于这种发展和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1、陆游的诗学渊源。陆游学诗的老师是曾几, 曾几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有《茶山集》, 学诗宗杜甫和黄庭坚, 姓名虽不见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但是南宋人多把他看作江西诗派中人, 比如刘克庄就认为/( 江西诗派) 比之禅学, 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 所以他一般也被认为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陆游对曾几则是相当崇拜和为之倾倒的,如“儿时闻公名, 谓在千载前, 稍长诵公文, 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 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 欲见亡由缘”-, 陆游将其比作日月, 与杜甫、韩愈相当, 近乎到了朝思暮想的地步; 另外, 陆游也十分仰慕江西诗派的另一位代表诗人吕本中" 虽然在吕本中生年二人不曾逢面, 但是吕、曾二人诗法略同, 曾几想必也曾多次对陆游提起过吕江西诗派在宋代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所谓“苏黄一出, 沦海横流”, 吕本中所作的《宗派图》正是这一状况的反映。南宋初期的几位著名诗人的作诗, 如杨万里、范成大等莫不是从学江西诗派开始的, 因而陆游也不例外。江西诗派作诗, 如他们的宗师黄庭坚所讲的,要“无一字无来处”、“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 这些被当时的人总结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方法。宋代著名的诗僧惠洪曾这样解释过这些方法:“不易其意而造其语, 谓之换骨法; 窥入其意而形容之, 谓之夺胎法”还有吕本中, 后来也补充创立了所谓的“活法”一说:“学诗当识活法, 所谓活法者, 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 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是道也, 盖有定法而无定法, 无定法而有定法, 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于北山先生认为江西诗派对陆游的影响是:“( 陆游) 旁参黄庭坚的坚挺峭拔, 格律精整, 继承和发展吕本中、曾几的爱国诗篇和江西句律"。清人蒋士锉说“宋人生唐后, 开辟真难为”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高峰, 宋代的诗人要想超越这座高山的难度可想而知。宋诗自西昆体、王禹俩等起, 经历梅、苏、欧、王, 而至苏黄, 有学晚唐、中唐的, 有学李商隐、白居易的, 结果好似都没有太突出的成绩。其实宋代自王安石起, 都在提倡学习杜甫的诗作, 这算是找到了一条宋人学作诗的正径, 到了黄庭坚就算是一个学杜的集大成者, 成绩和影响都是巨大的。但是, 凡事过犹不及, 用典故、造拗句、使硬语等作诗的方法适当而灵活地运用, 也自然可以写出一些有特色和价值的好诗, 但是如果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和情感, 一味地只在故纸堆里找诗料、悟诗情, 那么真的就是“掉书袋”, 诗歌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就要走向死亡。陆游的诗除了学习江西诗派以外, 还广泛地学习前代的优秀诗人。在陆游所崇拜的古代诗人中, 屈原、杜甫以其爱国忧世之心成为陆游的异代知音。陆游在当时被人称作“小太白”, 李白那种独往独来、鄙视流俗的人生态度和想落天外、变化莫测的艺术构思也成为了陆游倾心学习的对象。此外, 岑参和陶渊明也受到陆游的重视。在陆游心目中, 岑参是仅次于李! 杜的唐代大诗人。而当陆游退居山阴农村后, 陶渊明恬淡的生活态度和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又成为他仿效的典范,。转益多师的态度使陆游从前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也使陆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汉中古称南郑。根据绍兴十一年(1141) 与金国的和议, 南郑正处两国边境的要冲, 是南宋朝廷西睡国防线上的一个重镇。陆游来南郑之前的 10年, 正值孝宗初立, 锐意进取, 积极筹划北伐以收复失地, 洗雪靖康之耻, 隆兴元年北伐(1163) 的符离之败使他的意志受到了一定的

陆游南郑情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7-04-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