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田会议:又一座里程碑
刘正斌《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9日 11 版)
编者按
10月30日—11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被称为“新古田会议”。这是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了深入学重要讲话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本报军事部和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联合推出“强军兴军生命线专论”,发表系列文章,阐述新古田会议的意义,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
“战地黄花”再度盛开
1929年10月11日,重阳节。毛泽东在闽西上杭县临江楼登楼赏景,写下一首《采桑子》,词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两个月后,在古田廖家祠堂,毛泽东领导召开著名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是一座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里程碑。正如罗荣桓所说,从南昌起义到此时,“我军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定型了”。
2014年11月1日,重阳节。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中央军委主席带领全体军委委员参观古田会议会址、向毛泽东雕像敬献花篮,看望
老红军、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和年轻的会议代表一起吃红军饭雄浑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战地黄花”在重阳、在当年的出发地再度盛开怒放。新古田会议成为人民军队在追寻强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
85年,时间久了,难免会有遗忘,曾经的鲜明原则可能变得模糊,曾经的鲜艳旗帜可能变得黯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互联时代,条件变了,环境优越了,难免会忘战懈怠、守旧守常,信仰缺失、精神迷茫,文恬武嬉、玩物丧志。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我们的基因是谁的基因,血管里流的是谁的血液;我们的传家宝是什么、在哪里,丢了没有……弯弯曲曲的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走向未来,走向康庄,而要走得更远更稳,就必须寻根溯源、正本清源,让血脉永续、根基永固。
当年,毛泽东有一次以兄长身份怒打违犯群众纪律的弟弟毛泽覃,毛泽覃情急之下反抗说:“共产党又不是毛家祠堂!”是的,共产党、人民军队没有私家祠堂,但却有一个先进政党、一个伟大主义的精神“祠堂”。新古田会议,这是一次对革命先辈的纪念和宣誓,一次革命思想的洗礼和重塑。
基因所在 血脉所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一书中这样评价:“毛真正的创造性在于他把三样东西结合在一起:枪、农民武装和马克思主义。无论在哪一方面,毛都不能称为先驱者,但他是把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人。”
遵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基本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武装斗争,并对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士兵进行政治训练,不断纠正各种错误思想,从而把来自山沟里的农民武装建设成一支新型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这样的“三结合”,的确堪称第一。历史上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和巴黎公社没有,列宁、苏联红军和十月革命也没有。
这是人民军队建军初期的困惑。从茅坪到永新,从大柏地到长汀,从湖雷到白砂,从龙岩到上杭,一路实践,一路探索,一路争论。直到古田会议,才实现了这
新古田会议:又一座里程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