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相看两不厌征文散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相看两不厌征文散文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应家在敬亭山脚下的姑姐和姑姐夫的邀请来到她家做客。: .
相看两不厌征文散文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应家在敬亭山脚下的姑姐和姑姐夫的邀请来到她家做客。一桌子佳肴吃在嘴里却嚼不出美的滋味来,这倒不是姑姐的厨艺不好,可能是由于我的“心不在焉”吧,因为我想着这大好的机会老天却闭着眼睛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听说敬亭山又添新景,好想借此机会去一饱眼福,因为这雨,近在眼前的敬亭山可能又要与我“失之交臂”,实在是惋惜,边吃饭边祈祷着老天不要再下雨了。
饭刚吃完,滴滴答答的小雨化成了轻轻的毛毛细雨,呵呵,老天也善解人意!我邀上弟娘子,撑着雨伞兴致勃勃的来到敬亭山,原以为也就是我“发神经”迫不及待的和敬亭山在雨天再次“约会”,谁知竟然有很多游客还有一群外国人冒雨“捷足先登”了。弟娘子摇头笑着说,真搞不懂,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和嫂子你一样“发神经?”其实我也不是十分明白为什么如此一趟又一趟的不厌其烦的来上敬亭山?只知道我与敬亭山,虽然无数次的相见,却“相看不厌”。
记得我第一次上敬亭山,那是在上小学的一个农历三月三的时候。“三月三,上敬亭山”,这也是在我们家乡形成已久的踏春民俗。以往每年的三月三,人们就像北方人赶集一样,或三五人结伴而行,或携家带口,背上相机,来到敬亭山踏青赏春。不像现在,平时登敬亭山游玩的人都络绎不绝。
那天放晚学,老师宣布,明天是三月三,我们上敬亭山踏青!全班一片雀跃欢呼。回家跟妈妈说起,妈妈早起在我的小书包里揣了一个鸡蛋,两个馒头,还用盐水瓶子灌上一瓶冷开水,算是上山的午餐。呵呵,这在捉襟见肘的岁月里,算是非常奢侈的了,因为平常是难得吃上煮鸡蛋的。除非过生日哦。
上山的路,是老师一路带领着,一路上两只眼睛根本就不够用,一会这朵花红的太艳,一会那株笋子好像在往土地上面探头,一会那高高的毛竹尖上,有不知名的彩色的鸟在嬉戏……总之,那个三月三,我隐约记得自己像只被放出笼子的小鸟那样快乐。下山回来,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摘了一大把映山红、红蓝紫的喇叭花和不知名的各色野花,拿回家用瓶子装上水放在窗台上养起来,那几天老对着养花的瓶子看,想着下一个三月三快点来到,能再到敬亭山去玩。
那时候只想着野外游玩的乐趣,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前来敬亭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人?是一无所知。
渐渐地,课文中,亲朋的言语中,更主要的是和敬亭山的亲密接触中,我慢慢的知道了敬亭山,慢慢的知道了为什么每年的三月三大家都喜欢来上敬亭山。
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余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
根生土长的我,曾无数次来过敬亭山。可是每次来过后都感觉“游兴未尽”。
每次置身敬亭山,虽然没有登上黄山那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更没有五岳的雄峻和奇美,但只要你站在敬亭山顶,我敢保证你立刻就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俯瞰脚下,林壑深幽,那半山腰的一片片茶树就好像一块块绿色地毯,就像是给

相看两不厌征文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21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