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专题介绍上海城市规划经验教训
3
南方周末专题介绍上海城市规划经验教训
中国从没有停下加速城市化的步伐,最新的趋势是,未来几年,或将有上千座新城诞生。北京、天津、广州、重庆都在推动郊区新城的建设,加的的社区。卢湾区政府始终把开发权留在自己手上,在整体规划、功能定位、业态调整、环境改善和交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吸引了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入驻,几年时间里,竟逐步形成了一座创意社区。“和新天地不同,政府、艺术家、市民、居民、原住民都投入到街区的建设当中,田子坊不单纯是商业区了,它有艺术家的设计室,有工艺品商店,也有餐馆、书店、咖啡店,还有原居民住在房子里,这里有日常生活。它改造的动力机制和原住民广泛参与的模式值得研究。〞孙继伟说。
“一城九镇〞得失:不一样的风格,一样的缺陷
2000年以后,大上海把改造的触角伸向了郊区,提出了“一城九镇〞的规划,重点开展松江新城和朱家角、安亭、高桥、浦江等9个中心镇。
这一方案的提出,意在缩小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过大的差距。上海市中心城区有详细长远的规划,而郊区城镇规划却是各自为政,建设水平低,缺乏公共交通和完善的商业效劳。此外,农民住房完全处于自发状态,分散建设,既浪费土地,也缺乏统一风貌。“当时的规划者希望能够在‘一城九镇
6
’的开发建设中,改变郊区城镇住房开发的单一功能,建设多功能的分中心,吸引市中心人口进入,吸引本地农民向试点城镇集中。〞孙继伟回忆说,他此时已经调到青浦区当副区长了。
这其实是上海第三次郊区建设潮了。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上海两度规划建设闵行、吴泾、金山、宝山等卫星城,目的都是疏解老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压力。但由于卫星城规模小,住宅和生活效劳设施建设不够,所谓分担压力的效果并不理想。到1985年为止,%。
一城九镇的设想,被再度赋予同等期望。2001年初,上海市政府发文,要求“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镇建设的经验,引进国内外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建筑风格〞。“一城九镇〞找到了“师傅〞,确定了自己的“风貌特色〞。
松江新城模仿的是英国;安亭镇模仿的是德国;浦江镇模仿意大利;高桥镇模仿荷兰;奉城镇模仿西班牙;罗店、枫泾、周浦、堡镇也各有效仿对象。孙继伟管辖的朱家角镇那么被定位为效仿祖先,建设中国江南水乡城镇。
为到达满意的效果,孙继伟面向全球邀请知名设计师和机构参加,最后为朱家角选择了台湾的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的规划方案。
7
“我们的要求和约束是规划方案要考虑与江南古镇、水乡风格契合,尊重河流走向和地理特征,不能胡乱发挥。〞
2022年,?朱家角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上海市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第二年,这个规划还荣获上海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虽然新镇建成了,但事与愿违,这些看上去和国外城镇一模一样的新镇,建筑都以低密度为主,街道整洁,环境宜人,但向往郊区化生活的年轻人入住后,才真切感受到生活的诸多不便。
以最著名的安亭新镇为例:那里的居民发现,一天只有几班车通向中山公园,连通往老镇的班车也得半小时一班;新镇没有好的幼儿园、小学,也没有好的医院;甚至没有菜市场,没有邮局、书店、电影院,连交水电费都要去两公里外的老镇。“一城九镇〞里,除了松江的泰晤士小镇靠近县城外,大局部新镇地处偏远,缺少产业和就业时机,居民依然要到市区上班。如果没有私家汽车,日常生活几乎不能进行。现在,这里大局部房子都已经卖出,却很少有人居住。白天街道上行人很少,晚上看上去更像一座空城。
这使得规划者的意图再度重蹈了上海第一次建设卫星城的覆辙:疏导市中心区人流到郊区去居住的目标没有实现;本地农民又因为新镇房产价格高而不肯购置;而入住率缺乏又让已开张的商店纷纷倒闭,让居住者生活愈发不便,加速了年轻人的搬离,如今居住在新镇里的多是退休老人。
8
新城隐忧:如何防止空心化?
上海仍不死心,或者说不能死心。2022年,上海市提出建设嘉定、松江、临港、闵行、宝山、青浦、金山、奉贤南桥、崇明城桥九个新城,看上去,这就像是当年“一城九镇〞的升级版。
已经是嘉定区区长的孙继伟觉得,“九个新城〞的规划出台实属无奈:上海中心城区过度发育,城市不断地向外摊大饼开展,交通、污染、房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心城必须要向外疏散人口密度。
这一次的新城方案,看起来吸取了当年“一城九镇〞的教训,改变了将郊区新城当作疏散市区人口的单一居住功能,明确提出要增加郊区新城功能,探索产业与城市融合的新途径,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的现代化城区。
过去几十年里,嘉定区曾经有科技城、汽车城的美誉,后来因为生活设施和商业配套不便,中国科学院等一些在嘉定的院所曾经迁往上海市区,上海大学主体
最新南方周末专题介绍上海城市规划经验教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