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插图读懂课文,并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3、培养学生的倾听才能。
教学设计:
板块一 游戏导入 去了。因为刚刚她在读的时候,这三个小朋友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嘴巴跟着动,是不发出声音的读。这就叫会学习,不浪费时间,明白了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刚刚她读的怎么样?
师:很好就应该把掌声送给他(全班鼓掌)。这里 “吓”是个生字,没有写拼音,但你读得很准确,老师很奇怪,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它左边是一个“口”字,右边是它的读音“下”。)(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和我们猜“咕咚"的方法一样,对不对?(生点头.)你的猜测很有道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生字。
师:课文里说兔子吓了一跳,就大喊起来,喊声被猴子听到了。谁接着读?
(请一生读第三自然段,老师边听边巡视,把大拇指送给那些在心里学会跟读的孩子。)
师:小猴子的大嗓门一喊啊,好多小动物都听到了,“这一下可热闹了"。谁来接着读?
(请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得比较流畅,掌声送给他。还有哪个地方可以改一改?“啊”是轻声,他读得太响了,变成第四声了。师:这一段里,“啊”、“呀”、“哇”都是带口字旁的语气词,是挺难读的,请跟着老师读。(师范读“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生跟读.)(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整句连起来,“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读.(生跟读)
师:刚刚他虽然语气词读错了,但他这个字读对了(PPT出示“鹿”字)。这个字读—-
师:这是个生字,“lù”呢?
师: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识字和看图结合起来。来,我们看看图上小动物一个跟着一个,先是谁?(出示狐狸、山羊和小鹿)(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和故事中的语句完全对上了。有些时候,图文结合着,我们也可以把字猜出来。再读一读.“鹿”。
师:这里有一个词,课文里注音了,不过,还是挺难读准(出示“逃命”)。
师:性命有危险咧,赶快逃,所以,这个“逃"字是个什么偏旁?走之。
师:“命"是个后鼻音,再读一遍.
师:大家都拼了命地跑,这就是在逃命啊!瞧,连大象都跟着跑了。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师(读):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一起读最后!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块三 紧扣“跑”字 表演探究心理
师:故事读完了,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会提问的小朋友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小朋友。
师:是的,木瓜熟了掉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曹老师这儿有两幅图,可以帮助大家来考虑提问。(出示课文插图一“木瓜掉进湖里图”)我们知道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声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后面,大家都(出示“大伙一个跟着一个跑图”)。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大伙为什么笑?为什么大伙儿都听小兔子的,跑起来了?(板书笑)
师:对啊,咕咚,这个声音很正常,你大伙儿怎么都跑起来了呢?(板书“跑”)
师:我们先来看看兔子为什么要跑?(板贴兔子图片)请一个小朋友来读。
(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兔子为什么要跑?
生:她吓了一大跳,拔腿就跑了.(板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