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与实践中激活学生思维
——浅析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活动课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学中,当学生在视听画面前看到了灾难到来时惊心动魄的场面,知道了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后,学生的情绪相当低落(既心疼又难过),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要想减少自然灾害来临时的损失,对灾难的短时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常识,采取紧急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于是师生交流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常识后,并当堂进行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在演练过程中秩序井然、动作迅速,逃生措施得当。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自护自救的本领。然后师生结合
“”汶川大地震展开讨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难,世界各国政府,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祖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行动感受到大灾面前有大爱,灾难面前众志成城、互助互爱的可贵精神。
在品德与社会活动课堂上,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生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更能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对学生真是大有裨益!
三、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涌动飞扬
品德与社会教学又是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创造思维个性与灵性表达的舞台,要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努力让课堂迸发出个性与灵性的火花,力求创设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思维创新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境界。
笔者喜欢和学生们共同营造的这样的活动课堂,有时,它会像一首淡雅清丽的小诗,有时它会像一首澎湃激昂的壮歌,有时它会像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学生的奇思妙语,常常会照亮我思想的天空;在很多时候,我不经意中的点拨,无意识的动作,往往能收获到学生思维的百花争艳;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倾听彼此的思维涌动不息的声音,看到阳光般的个性与灵性在课堂中飞扬。
《幸福的家庭》让新世纪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小皇帝般的日子。课堂上,孩子们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喜悦,纷纷叙说自己幸福家庭的故事。有的学生把自己家庭生活的缩影拍成了DV放映给同学们看:有的展示自己过生日时幸福的场景;有展示过节时家庭的热闹气氛;还有的展示为爷爷奶奶祝寿时孝亲敬长的家庭氛围。也有的学生直接在小组中演示自家民主融洽
的面貌,好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和谐画面!我微笑着望着他们,听着他们稚嫩而充满生机的童音起起落落,分明感觉到了花瓣在春天醉人的空气中悄悄绽放的声音。此时我注意到班上的佳潇同学却趴在桌子上掉起了眼泪,当我的微笑悄悄收拢,同学们的眼睛跟随我的目光转移到她的身上时,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笑声嘎然而止。是啊,佳潇的父亲两周前刚被车祸夺取了生命,丢下了可怜的母女,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引发孩子心中的伤感呢!我来到孩子身边轻轻的亲了一下她还在流泪的稚嫩的脸颊,用手绢替她擦去了眼角的泪花……没想到佳潇的发言让我重新认识了以前这位娇气、任性的小姑娘:“爸爸虽然已经进入了遥远的天堂,再也听不到我的歌声和妈妈的笑声,可我还会唱,我要唱给妈妈听,让妈妈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她的脸上,
知行合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