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
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
(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
2.由于本实验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所以R测<R真,由ρ= 可知,由此引起的误差会使ρ测偏小.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应该在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某同学为测量某厂生产的铜芯电线的电阻率,他截取了一段长为L的电线,并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为D, Ω,为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的精度,他从下列器材中挑选了一些元件,设计了电路,重新测量这段导线(图实Ⅶ-7中用Rx表示)的电阻.
A.电源E: V,内阻不计
B.电压表
:量程为0~ V,内阻约为2 kΩ
C.电压表
:量程为0~ A,内阻约为1 Ω
E.电流表
D.电流表
:量程为0~ A,内阻约为1 Ω
:量程为0~ A, Ω
仪器的选择及实物连线
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 A
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 kΩ, A
H.定值电阻R0:阻值为4 Ω
L.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图实Ⅶ-7
(1)设计合理的电路,在实物图中用笔画线替代导线连接元件.
(2)实验时,电压表选________,电流表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则该铜芯线材料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
【解析】
(1)因电线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即可,R0是保护电阻.实物连线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也可以).
(3)由Rx+R0= , ①
Rx=ρ , ②
S=π 2, ③
①②③联立,得ρ= .
(2009·广东高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器材包括:输出电压为3 V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
(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如图实Ⅶ-8)
实验电路的设计及数据处理
图实Ⅶ-8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
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
③断开开关,________,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
图实Ⅶ-9
(3)该小组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绘出了如图实Ⅶ-9所示的关系图线,其斜率为________A-1·m-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________的电阻之和.
(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实Ⅶ-10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图实Ⅶ-9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其数值和单位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实Ⅶ-10
【解析】 (1)实物图连接如图所示.
(2)实验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因此,需要改变金属丝上金属夹的位置.
(3)根据E=I(R0+RA)+IR,其中R0为电阻箱的电阻值,R为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阻值.由公式变形得: = + .所以图线截距为 ,纵轴截距与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电阻箱和电流表的内阻之和.
(4)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得读数为
20.0× mm= mm.
因为R=ρ ,所以 = + L,斜率与SE的乘积表示电阻率ρ.
【答案】 (1)实物连线见解析
(2)改变金属丝上金属夹的位置
(3)~ 金属丝接入长度为零时全电路(或电阻箱和电流表)
(4) mm~ mm 金属丝的电阻率
9.69×10-7 Ω·m~×10-6 Ω·m
1.(2011·金考卷)在”测定金属的
7-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