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
应用工程申报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决定联合开展2021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
目工作,点领域,开展数字化产品设计/工艺仿真信息集成标准制定;智能装备之间、智能装备与物之间、智能装备与制造系统之间互联互
通及互操作要求制定;智能装备故障信息数据字典标准制
定;机器人检测与故障诊断信息模型标准制定;平安可控射
频识别应用标准制定;面向行业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通用
模型制定;面向行业的个性化定制标准制定;大型装备/成套
装备远程运维以及基于产业链的企业群协同设计/制造标准
制定;面向行业的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标准制定;面向行业的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制定;面向行业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
平安及测评标准制定。
〔二〕实施内容
1、开展智能制造根底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根底性标准制定,重点开展试验验证,包括标准试验验证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含软、硬件〕,以及试验验证的方法和结论等内容。
2、建设试验验证平台,成为本行业或其他制造业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标准贯彻实施的公共效劳平台。
〔三〕考核指标
1、形成具备申报标准制定立项要求的标准草案。
2、标准草案必须在试验验证平台和至少三个企业中,对标准全部内容进行试验验证。
二、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适当兼顾制造业其他领域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效劳等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
制造核心技术装备及短板装备的创新能力,夯实核心支撑软
件、工业互联网与信息平安等根底,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实现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销售、运维效劳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支持。满足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
效劳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智能化需求,逐步探索和实践有
效的经验和模式,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一〕重点方向
1、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及3c产品,5G通信关键器件,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先进半导体功能材料,工厂内部网络和工厂外部网络关键产品,标识解析软硬件产
品,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平安保障产品。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高档数控系统,数字化伺服系统,高效节能和特种用途电机,机器人关键部件与系统,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高端轴承,变速箱。
3、航空航天装备领域:航空航天机电产品及复杂部件,直升机关键部件,航空发动机及其关键配套件。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船舶中间产品,船舶与海洋工程机电设备,船用设备关键零部件。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机车检修,施工装备。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节能汽车电喷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动力电池、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汽车关键零部件。
7、电力装备领域:水力发电设备,智能电器设备,锂电池及光伏设备,智能电网及用户端关键设备,燃气轮机及其关键配套件。
8、新材料领域: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新材料,钢铁新材料,有色金属高端功能材料与制品,高端炼化
及工程塑料,含能材料〔工业炸药、雷管、炸药制品〕。
9、农业机械领域:大型高效农机及关键零部件,高端农机用液压件。
10、医药等民生领域:诊疗设备,制药装备,药品生产,纺织服装,轻工,食品。
〔二〕工程建设内容
1、离散型智能制造。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高度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
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方案〔ERP〕系统高效协同与集成。
2、流程型智能制造。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智能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高度集成;实时数据采集
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
方案〔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3、网络协同制造。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或工业大数据效劳平台,信息数据资源在企业内外可交互共享。企业问、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实现集聚与对接,实现基于云的设计、供给、制造和效劳环节并行组织和协同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