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护理查房
一·概述
二·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
三·病例
四·护理评估
五·护理目标
六·护理诊断
七·护理措施
八·护理评价
九·功能锻炼
十·健康教育
一、概述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三部分组成)外侧面有一个大而深的三天患者尿管自行脱落,并有少量血液渗出,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保持尿道口卫生,尿道口护理一天两次。
2、患者出现持续高热,遵医嘱更换抗生素,。
3、术后第五天患者虽然可以自行排尿,但由于二次插管导致尿道损伤,排尿时疼痛难忍,遵医嘱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以解除尿道平滑肌痉挛。
五、护理诊断
1、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髋臼骨折及左下肢皮牵引有关
3、排尿方式改变 :与留置导尿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卧床、自主翻身困难有关
5、自理能力下降:与术后卧床有关
6、发热:与手术切口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有关
8、便秘:与术后卧床活动量减少、排便姿势改变有关
1、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热情主动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和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
(2)介绍讲解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及主管医生的医疗水平及手术成功病例,减少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准备,作好解释工作。
(4)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及直腿抬高试验。
2、舒适的改变:与髋臼骨折及左下肢皮牵引有关
(1)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定时翻身,肢体处于功能位。
(2)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教会放松的技巧如:按摩、聊天、听轻松的音乐等。
(3)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及时评估患者情况。
3、排尿方式改变 :与留置导尿有关
(1)保持尿管固定通畅,防止导尿管脱落、扭曲、受压。
(2)定时倾倒尿液,并观察尿液的性状、色及尿量,准确记录。
(3)每日一次给予尿道口护理。
(4)每日更换尿袋1次。
(5)定时予以夹管,训练膀胱功能。
(6)嘱患者每日多饮水,不少于2000ml。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卧床、自主翻身困难有关。
(1)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按时更换。
(2)定时协助抬臀,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3)严格床头交接班,仔细观察受压皮肤情况。
(4)指导正确使用便器,严禁拖拉拽。
(5)加强全身营养,增加抵抗力。
5、自理能力下降:与术后卧床有关
(1)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置于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帮助解决患者的需求。
(2)勤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3)指导并鼓励患者部分生活自理,如:进食、进水等,消除过分依赖的心理。
6、发热:与手术切口有关
(1)加强监测体温变化,发现病人发热立即通知医生。
(2)给予物理降温,可在腋下置冰袋冷敷,温水擦浴。
(3)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2000ML以上。
(4)物理降温无效者,可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5)加强皮肤护理,勤换衣服。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应用。
7、知识缺乏: 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1)告知术后用药、相关检查的目的及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取得病人配合。
(2)指导行患肢伸膝、屈膝、直腿抬高练习,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8、便秘:与术后卧床活动量减少、排便姿势改变有关。
(1)指导行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促进肠蠕动。
(2)指导合理的饮食,富含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如香蕉等。
(3)嘱每日多饮水,不少于2000ml。
(4)术后遵医嘱给予开塞露20ML促进排便。
七、护理措施
1、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压疮发生:
(1)按时翻身: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故在损伤早期应每2~3小时翻身一次,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垫软枕。
(2)保持病床清洁干燥和舒适:注意保护骨突部位,定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经常更换床单,保持个人卫生和床单平整干燥。
(3)保证足够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
2、维持排尿和排便通畅:
(1)导尿护理:予以留置尿管时,应加强尿道口和导尿管护理,保持导尿管通畅。
(2)观察:注意病人拔出尿管后有排尿困难、遵医嘱应用解除尿道平滑肌痉挛类的药物,继续观察尿量及色泽;
(3)饮食: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
(4)通便:如出现排便困难,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等通便。
3、预防并发症:
(1)监测病人有无感染症状和体征,定时监测病人体温。增高时常提示有感染的发生。
(2)密切观察切口外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遵医嘱及时合理安排药物的应用时间和方式。
(4)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工作要做到勤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
4、协助和指导病人合理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关节活动及功能锻炼。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肢体也可以进行功能锻炼。
八、护理评
髋臼骨折护理查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