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式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管理
.
基本概念
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
⑸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⑹点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②排气筒几何高度 (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
⑺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和北为正X和正Y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②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和网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⑻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
⑼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按面源处理。应通过实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基本调查内容中的⑶⑸⑹⑺⑻ !
.
QN=S∙u
式中: QN——废气流量,m3/s;
S——排气管道的截面积,m2;
u——废气平均流速,m/s。
(1)现场实测法(已投产的污染源)
有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如烟囱排放的SO2、NOx和烟尘等),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依下式计算:
Qi = QN×ci ×10-6
式中:Qi ——废气中污染物i的排放量,kg/h;
QN——废气体积(标准状态)流量,m3/h;
ci ——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值,mg/m3;
.
(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种算法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其通式如下:
∑G 投入=∑G产品+∑G流失
式中:∑G 投入——投入物料量总和;
∑G产品——所得产品量总和;
∑G流失——物料和产品流失量总和。
上式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不论进入系统的物料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是否反应完全,该式都是成立的。
.
(3)经验估算法
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
燃煤产生SO2的计算:
G= BS×80%×2
式中: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kg/h;
B——燃煤量,kg/h;
S——煤的含硫量,%。
燃烧排放的SO2计算:
G= BS×80%×2×(1-η)
式中:η——SO2的去除率,%;
燃煤SO2排放量的计算*:
.
(3)经验估算法
燃煤烟尘排放量的计算*:
Y=B×A×D×(1-η)
式中: Y——烟尘排放量,kg/h;
B——燃煤量,kg/h;
A——煤的灰分含量,%;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
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的总效率,%。
.
例题 某电厂年运转300天,每天20小时,年用煤量300t,%,无脱硫设施,问该厂的SO2排放量是多少kg/h?
解: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