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曹志宏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22年第18期
[摘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
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曹志宏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22年第18期
[摘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借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文章探讨了模因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语言训练模式。
[关键词]模因与模因论语言模仿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曹志宏(1971- ),女,河北涿州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主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及英语教学。(陕西西安 710171)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4-31015(2022)27-0080-02
随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何自然教授将英语的“Meme”翻译成汉语的“模因”并发表一系列的研究模因论的学术文章,在我国外语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正在或者开始关注模因论的研
究。我们所关心的是模因和语言之间的界面研究,即从模因论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进而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并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
一、模因与模因论
“Meme”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联合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当时,Dawkins杜撰该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
化进化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是“Meme”,它是一种与基因类似的复制因子,基因通过遗传繁殖,模因通过模仿传播,是文化传播的单位。模因论认为,模因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像病毒一样,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而一个人一旦被这种“病毒”所感染,它们就会寄生在他的头脑中。这个人又会将这种“病毒”传染给其他人或者他的下一代。如此看来,何自然教授将“Meme”翻译成“模因”是很有道理的,兼顾到了这个术语的音和义两个方面。
(一)关于模因的定义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用以说明模因的例子包括了乐曲、观念、妙语、服装时尚以及陶罐的制作方式等。后来他把模因表述为储存于人脑中的信息单位。另外一位新达尔文主义者苏珊·布莱克莫尔指出,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总
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