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案
夏庄镇官庄小学 孙兆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的]: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回忆列举法的同时,认识新的问题类型,再结合图示法学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经历考虑鸡兔同笼教案
夏庄镇官庄小学 孙兆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的]: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回忆列举法的同时,认识新的问题类型,再结合图示法学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经历考虑、探究和交流、反思、建模、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体验不同解题策略的价值。
在积极参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经历,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和交流后,进一步建立假设策略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习题纸。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出示鸡和兔子的图片,展示问题,鸡和兔子带来的问题,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8只头,26条腿,你能知道里面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吗?回忆列举法.
设计意图:生活化问题导入,挖掘隐含的数学信息,回忆旧知,引出新的问题类型。
小组探究,画一画
小组画脚,画出鸡和兔的数量,,图示法和列表法操作起来就很难。有没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呢?我们来一起变个数学魔术。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初步体会假设的过程,为假设法数学建模做准备。
图示变算术,看你行不行
找同学上台,边说步骤,边画脚(在黑板贴的8只头上画脚).
1、先假设全都是鸡,求出假设的腿数共有:2×8=16(条),
2、比实际多还是少?为什么?少多少条腿:26-16=10(条);
3、如今要还给兔子的腿,每只还几条腿?1条行吗?不行,因为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4-2=2(条),
4、开场还腿求兔子的只数:兔子:10÷2=5(只),
5、求鸡的只数:鸡:8-5=3(只)
结果跟图示法一样,再进展验证:4×5+2×3=26,正确。
我们这个数学魔术成功了,我们把图示变成了算术,更加简洁的数学语言。指出假设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假设一个量,先求的是另一个量。换种假设方法,
,之后老师总结:先假设,再求出两个差,后求商(其他量),最后记得要检验。同学们在帮助王奶奶的过程,收获了感谢,更收获了知识。
鸡兔同笼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