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大人
朱 铭 看到张鸣先生的博文,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来了一个拿郭敬明炒作的人。
再细细想想,哦,恍然大悟:原来来的这个人还是一个喜欢拿“90后”说事的“学者”老师啊!
要说张先生的手段的确是高明,拿出生花妙笔的字眼紧跟在书名之后,这点反映了什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张先生在博文中提到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韩寒。并表扬韩同学是个“有个性且聪明的年轻人”,其实这一招还是挺可笑的,做长辈的“大人”们是不是都喜欢用居高临下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而且为了让自己更有亲和力,还会假装慈祥地拍拍“孩子”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嗯,你是个有个性且聪明的人,好好发展啊!”试问,韩同学他希罕吗?人家会屁颠屁颠地说“好”吗?所以这一招故作姿态,我想,反而是极度自恋的反映,说是自取其辱也不为过。在韩寒新出的一本博文集《可爱的洪水猛兽》中,他有一组博文是专门对所谓的学者进行抨击的。他说,现在一些“大人”们唯恐“孩子”受那么一丁点伤害,他只不过是博客中链接了日本AV女优松岛枫的博客就被一些人说是给“孩子”们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其实他们压根就没看过松岛枫的博客:里面什么不良信息也没有。这些大人们剥夺了“孩子”们的话语权,自己却在起劲呐喊“救救孩子”,这算什么?“孩子”们真的那么脆弱吗?“孩子”们真的会对“大人”们的呼吁感激涕零吗?这是一个多么有趣而可悲的现状!韩寒的立场很明确,他坚决反对这些“热心”的“大人”们。那么,现在回过头来看张先生的博文,很显然你可以想象一个早被另一个人鄙视的人反而在大声赞扬那个人时可笑的场面了。
最后我想反驳的是:喜欢郭敬明的人真的不懂得美与思想吗?我不明白张先生为什么定下了一个如此绝对的基调。相反,郭敬明的文字极富有诗意与美感,这在他出道时的第一本书《幻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计划出版的下一本书《临界纪年?爵迹》会是一部更加震撼人心的作品,如果这样壮丽宏大的故事都不算华美的话那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美,也许有,但毕竟会是少数。很多人批评郭敬明将文学商业化,使文学原本应有的纯美染上了铜臭,那我想说:写书如果不需要赚钱,那一个作者的动力是什么?是一颗火热的心?这固然重要,但这并不代表就会排斥金钱,金钱并不肮脏,只是人们为它染上了颜色,作为一个商人,能将书卖到如此地步,是成功的。这一点韩寒也承认,我想,不是郭敬明因为赚钱而将文字染上了世俗的铜臭,而是那些“大人”们用带着铜臭的鼻子和眼睛去盯着“中国作家富翁第一人”的名声不放,却忽视了郭敬明的小说本身。这些名利,拿得起的是郭敬明,放不下的却是那些“大人”们,张先生在博文中举了一个“斜体画展”的例子,意指郭敬明的小说扭曲了“孩子们”的价值观,这一点不是很可笑吗?喜欢郭敬明并不妨碍我喜欢韩寒、张悦然或者是蒋方舟,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会进行自我取舍。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如此一刀切的做法未免过于草率。
我只是想说,作为一名“90后”,我的确需要社会给予适度的关注、帮助和引导,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和其他应有的权利;我们不会容忍无故被人恶评;我们懂得去珍惜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活;我们会独立思考,绝对不会说出太过绝对的话语。虽然我们是“孩子”,但我们在某些方面甚至会优于“大人”们!
所以,在为我们忧心的时候,在对造就我们这一
救救大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