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而发生的血小板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键。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中处于基石地位。近年来一种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够显著降低MI后患者3年内MACE发生率(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vs。安慰剂组:HR=,95%CI:~,P=;替格瑞洛60 mg每日2次vs。安慰剂HR=;95%CI:~,P=)。替格瑞洛60 mg组对MI后患者3年内均有获益(第1年HR=;95%CI:~;第2年HR=;95% CI:~;第3年HR=;95%CI:~)。可见低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常规剂量一致,且减少出血风险。替格瑞洛降低了MI患者的缺血性风险,早期和晚期疗效一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倾向减小。
3 关于不同服用方式应用替格瑞洛的研究
一项纳入50例STEMI患者,比较嚼服负荷剂量(180 mg)与传统吞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血小板抑制作用的研究表明:嚼服组血小板反应性在服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后30分钟显著降低24%(95%CI,~;P=);1小时时嚼服组和吞服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1%%(95%CI,~;P=);4小时时为81%vs76%(95% CI,~;P=)。两组MACE事件发生率均较低(4%),每组1例(95% CI, ~;P>)。这说明嚼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可更快达到早起有效的血小板抑制,且不增加MACE事件的发生率[3]。
4 关于替格瑞洛院前服用的研究
一项基于ATLANTIC研究的结果分析显示,STEMI患者发病3小时内服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PCI术后ST段回落改善最大,院前服用与院内服用替格瑞洛比较(危险差:≤1小时,%vs.>1~≤%vs.>3小时,%;P=),院前服用替格瑞洛可降低缺血时间较短的STEMI患者在PCI术后30天内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危险差:≤1小时,%vs.>1小时至≤3小时,%vs.>3小时,%;P=)。因而STEMI患者发病后3小时内早期给予替格瑞洛,降低PCI术后支架血栓形成的效果最为明显,发病后延迟给予替格瑞洛与支架血栓形成率较高有关[4]。
5 关于替格瑞洛国内的研究
应龙研究证实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中国ACS患者抗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应龙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干预、单臂IV期的临床研究。纳入患者(n=1041)服用替格瑞洛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357天;其中577例患者(%)完成1年替格瑞洛治疗;973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总体而言,%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报告有不良事件(AE)。最常见的AE为呼吸困难(37例,%)、瘀点(30例,%)和胸部不适(28例,%)。%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AE(不包括出血)。%(n=11)。在研究中发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