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望江县推行林长制工作探析.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望江县推行林长制工作探析
摘要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望江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在促进生态质量、国土绿化、森林安全、林业增效和林权改革等方面,多方施策、多措并举,筑牢生态屏障。本文阐述了望江县在推行长。
筑牢生态屏障
望江县依托林长制改革,结合创建木本油料示范县的契机,根据实际情况,将县域内划分为香茗山水源涵养区、南山泊湖湿地保护区、太阳山湿地保护区、沿江防护林功能区和环武昌湖湿地保护区等五大生态功能区,坚持“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同步推进,按照一林一策、分类施策原则,采取一系列举措,筑牢生态屏障。
在丘陵低岗地区,积极推进芭茅山以及低产、低效林改造,发展油茶和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及特色经济林。对沿江防护林区的长江防护林、林业血防等工程进行提升改造,大力栽植薄壳山核桃等;结合重点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等,积极种植抑螺防病林;建设长江沿线65 km和安九公路50 km高标准绿色长廊;发展“产业基地、林产加工、森林旅游”三大绿色产业。通过发展优质油茶产业、特色经济果林产业、速生丰产林(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培育康养和田园综合体,增加林业产值;着力打造“湿地+”品牌,实施武昌湖湿地植被优化、重建研究项目,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繁育基地和防护林带,并围绕环武昌湖湿地带,开发湿地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在青草湖建立起浅水湖泊典型水生植物种植繁育基地和水生植物引种生态学研究实验地。开发了林药、林禽、林畜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发展贝母、石斛、覆盆子和梅花鹿等特色种养殖业[1]。同时,积极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行森林保护与发展动态监管;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实现林业无公害防治率达83%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8%以上;通过“劝耕贷”、扶贫小额信贷、林业贷款贴息等方式,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提供各类贷款;完善了森林保险机制,公益林、商品林、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实现全覆盖。
以望江县太慈镇慈湖村为例,自实施林长制以来,该村坚持生态立村理念,积极建设旅游乡村和森林村庄,做好“森林+”“旅游+”和“生态+”工作。将林业经济与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相结合, hm2,经改造后种植油茶(牡丹、薄壳山核桃套种)、 hm2,并积极打造百果园。经过村庄整治和道路绿化,栽种树木9 000株,改善了生态环境。全村共设林长、副林长、分林长共45名,确保了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人专管,责任落实到人,对各片的林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打击,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行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望江县推行林长制时,在责任体系方面还要进一步落实。少数乡镇林长制实施目标模糊、责任不明、任务不实、缺乏特色等问题依然存在,推进过程中的形式化、模糊化等不良倾向仍然突出。相关配套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组织协调力量还需加强,大部分林长办人员均为兼职,力量薄弱、工作效率较低。部分管理体制机制还需磨合,协调管理方面依然存在难度[2]。 改革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享受生态红利和产品的经营主体、企业反哺生态的补偿机制还未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得到同步跟进。林业工作

望江县推行林长制工作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