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设计
湟中县拦隆口镇拦隆口小学 陈文静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识字教材。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的甲骨文。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贴词卡:严寒酷暑)
③在不同语境中稳固生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管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
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
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暮”。(课件点击)
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出示图片)
3。出示:“和风细雨"
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板书:和风细雨)
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黄昏)
讲解“夕”的字源:“夕”和“月”本来是意思相近。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
第三小节:(预设)
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
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这就叫做—-莺歌燕舞。(贴词)
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快乐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似在说什么呀?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似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似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活力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贴词)
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联络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的;在理解词语的根底上,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才能,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的。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生字的根底上,再次
《古对今》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