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抗震加固及抗震设防
周 虹 摘要:抗震设防区域的工程建设必须按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以保障地震时公路工程结构的安全,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
关键词:公路工程;抗震加固;抗震设防
浅谈公路工程抗震加固及抗震设防
周 虹 摘要:抗震设防区域的工程建设必须按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以保障地震时公路工程结构的安全,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
关键词:公路工程;抗震加固;抗震设防
我国的公路网正在形成,交通网络一旦因地震遭到破坏,就会切断交通生命线,对造成救灾工作的重大损失。
一、我国公路工程抗震加固的特点
我国西部多为山岭丘陵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其桥梁结构的典型特点是上部结构弯、斜、坡,下部一般为高墩且墩高相差悬殊,属非规则桥梁。西部又是我国的地震多发区和强震区,我国6个地震活动带中有4个分布在西部,其强度大、频度高,因而西部公路工程抗震问题是我国工程抗震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工程急需解决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抗震性能评估及抗震加固问题。
近十几年来,通过对震害的认识,国内外在场地地震动参数、桥梁抗震设计和桥梁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等方而取得了许多成果。应用概率方法预计地震动参数、多级抗震设防、能力设计原则及延性抗震等已用于许多国家的桥梁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但在路基和挡土墙、隧道、边坡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等方而进行的研究工作很少。198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区划图采用了概率水准下的地震动参数,比前几个版本更详细、合理。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只局限于针对规则桥梁,采用单一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强度验算,没有真正体现和采用具体措施来确保桥梁结构的整体延性,也没有采用能力设计方法来防止地震作用下结构可能产生的剪切破坏。在桥梁抗震性能评估和抗震加固方而,公路行业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法、评估指南或规范,也没有抗震加固手册。由于规范的局限性和西部桥梁结构的复杂性,新建和已建的桥梁难以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我国为地震多发区,发震频繁且烈度高,为保证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减少震后次生灾害引起的损失,急需加强对公路桥梁的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
二、道路抗震加固技术研究的现状
对位于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含路基、挡土墙、边坡和隧道等),由于饱和砂土在地震的作用下易造成砂土的震动液化,因而必须研究道路工程的抗震性能,为道路工程的抗震措施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1965年智利的Elcobron尾矿坝的地震溃坝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对土工构筑物抗震性能的关注,从此许多学者致力于土工构筑物的动力性能和地震稳定性研究,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抗震理论。
过去对道路工程的抗震研究,大多是针对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基边坡的液化稳定性问题,而对地震荷载的处理主要采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拟静力分析法。拟静力分析法只适合在动荷载作用下不会引起土的强度降低的土工构筑物,因此应采用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动力强度变形分析法。国内外学者在动力分析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进展,但同时还存在不足:上述动力反应分析是用确定论方法进行的;主要是进行
浅谈公路工程抗震加固及抗震设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