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美猴王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自读课 授课时间:第周
班级:姓名:座号:
一、 学习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3、 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 学习重点:分6美猴王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自读课 授课时间:第周
班级:姓名:座号:
一、 学习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3、 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 学习重点:分析美猴王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的准确生动。
三、 学》及其作者的简介。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是吴承恩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入他对现实 生活的感受认识,再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全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7回),叙写孙悟空的出身,交代他 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 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 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去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 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 一难,终于取到真经,自己也成了 “正果”。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 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 的作者。
本文是从本书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这 里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五、 预习要求:
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镌( ) 进( )裂 石竭( )
溟( )目 a( )鹿 滔滔不遏( )
2、 解释词语
喜不自胜:
迸裂:
3、熟练朗读课文。
六、 仔细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按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出各 部分的主要内容。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2、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石猴有哪些性格特点?可以从哪些内容体现出来?
提示:你可以从故事情节、石猴的动作、语言描写中归纳出石猴的特点。
3)石猴是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请你指出“猴”、“神”、 “人”的具体表现。
3、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请找出文中用得恰当的动词,并作简要分析。
例:第4段第1句的蹲、纵、跳等动词,写出了石猴的勇敢无畏。
七、 请你选择《西游记》中你最喜爱的一个片段(课内课外都可以)讲给同学听, 并评点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八、 练习。
1、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题目:
1) 第3段中的“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一句
表现了石猴 的性格特征。
2)
6.美猴王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