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草旅宿
白居易杜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良伴:好朋友。悄然:忧郁的样子。
离离:草长而下垂的样子。一枯荣:枯萎一回,又茂盛一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寒灯:昏冷的灯火。断雁:失群之雁。警:惊醒。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远生的草。侵:进入。晴翠:阳光下反射的碧草之色。
◎归侵晓:“侵晓归”的倒装。侵晓,破晓。到隔年:“隔年到”的◎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倒装。
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墨
同王孙:本指贵族子弟。这里指游子。萋萋:草生长茂盛的样子。此雨
句诗意,取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治沧江:苍苍的江面。烟月:夜景。门:指门前。系:系结。山
集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房
古主
堂人
刻校
本勘
中中
卷卷
【译文】
草旅
夜宿旅馆没有良朋相伴,忧心忡忡思绪绵绵。寒
灯下忆念起多少往事,孤雁声惊醒了客馆愁眠。梦里宿
远归天将破晓,家书寄到已是明年。沧江的烟月呵风
情如画,徒然羡慕门外停泊的钓鱼船。
【赏析】
是羁旅怀乡之作。抒发的是流离之苦与思乡之情。诗
【译文】这前半部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后半部分则较为含蓄
原野上青草郁郁葱葱,鲜活又茂盛。年年岁岁,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
枯萎了复又苍翠。野火再猛,也烧不尽。春风一吹, 警句。诗中用寒灯、断雁、江月、渔船等有代表性意象的
事物来表现异乡独宿之苦况,幽恨乡愁、委实凄绝动人。
青草复生。遥远的古道,弥漫着芳草的馨香,阳光照诗
耀下,一片碧绿连荒城。又送友人,踏上古道,满怀
离情,眼望着萋萋的芳草。
【赏析】【作者简介】
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名作。诗题一作《赋得古原草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祖父
这送别》。春草与别情,早在楚辞时代就已有了联系。这旧居在长安南樊川的杜村(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故世称“杜樊
首诗从《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川”。文宗大和进士,曾历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州刺史。官至
生发而成,以比兴手法表现送别情怀。“野火烧不尽,春风中书舍人。有《樊川文集》。今存诗五百四十首。杜牧平生慷慨
吹又生”,借咏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有大志,好谈兵法,曾注《孙子兵法》。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
态度,深含哲理,催人奋进,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小李杜”。格调俊爽明媚,寓风骨于流丽之中,长于近体,七
诗绝特具风神。
二○二二○三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早秋
许浑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遥夜:长夜。泛:拨奏。清瑟:清冷的瑟声。瑟,弦乐器名。
萧萧:随风摇动的样子。长亭:供行人憩息的亭子,此指潼关驿楼。
萝:女萝,攀缘植物名。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太华: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中条:中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玉露:白露。金河:秋季的银河。
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晓:破晓。还密:尚未凋零。◎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关:指潼关。迥:远。河:黄河。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清墨
同“淮南”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雨
治帝乡:指京都长安。梦渔樵:梦想回故乡过渔樵生活。意知岁之将暮。”山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指怀念隐居生活。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集房
古主
堂人
刻校
本勘
中中
【译文】【赏析】
卷卷
锦瑟清音在长夜里流播,西风吹拂青翠藤萝。暗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诗处处落在“早”字,紧扣
淡的流萤蛰伏露草,南飞的早雁掠过星河。晨雾里树这早秋景色着笔。“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
秋早
荫依然浓密,晴光下远山更显巍峨。原野上飘落第一下”、“洞庭波”都扣紧“早”字。突出了早秋的独特景象。
日
【译文】秋
片秋叶,已觉洞庭萧飒秋天已至。尾联分别化用《淮南子》与《楚辞》的语典,自然浑成,用
赴
驿路秋风里,落叶萧萧;暮晚长亭中,村酒一瓢。典无痕。
诗
阙
看片片残云飘回太华,听一场疏雨洒过中条。苍茫的
题
树色随着绵延关塞,呼啸的河声通连大海波涛。计程
潼
明日京都可到,今宵依旧是闲梦渔樵。
关
驿【赏析】
楼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诗中虽
这无“宿”字,然而字句中却明显表露夜宿驿楼,秋晚
雨过,四望风物而触景生情。颔、颈两联由近及远写秋雨后
潼关四周
唐诗三百首_部分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