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东北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东北三省中小微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和影响,企业经营收入严重下滑、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各级政府快速响应,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强化市场预期引导,积极重视和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对客户资产和信用的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和管控政策,编制分析报表,强化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这些监管工作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疫情期间的收账成本。
。按照东北三省疫情防控部门要求,企业必须主动开展疫情严防严控和动员工作,其间产生的人员和疫情物资成本,大部分需由企业自身承担,增加了疫情管理成本。
。受疫情因素影响,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外部融資环境骤然收紧,让东北三省中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融资困难,借贷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实际负担加重,这对东北社会稳定和产业生态造成了重大的破坏。
东北复工复产的进程取决于疫情缓解的进展。当前,黑龙江省绥芬河、满洲里等通商入境口岸,新冠肺炎确诊输入型病例持续增多,本地新增确认病例也陆续出现反弹,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
二、地方政府相关支持政策
为了支持和救助受到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东北三省各级地方政府快速响应,先后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多项政策,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切实提高了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财税支持政策
。对东北区域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担保、设备投资补助、政府采购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
。符合政策申请条件的,给予延期缴纳税款的政策支持。
(二)稳定企业职工队伍
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
(三)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着力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建立快速信贷通道,简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放贷效率。持续开展“百行进万企”“金助民企小微”等对接活动,着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四)帮助企业稳定生产
为企业及时解决防疫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加强防控监督指导,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达标的前提下正常生产。
(五)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和市场运营方等业主(房东)对中小微租户企业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
三、应对策略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面对着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国家出现的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紧缺等现象,东北三省地方政府应重点加强与疫情国或各地方政府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疫情挑战,遏制疫情发展态势,尽快缩短疫情对东北经济的影响周期,鼓励和帮助中小微企业与大型跨国企业建立贸易合作关系,积极拓展防疫物资出口业务,充分发挥东北三省作为基础医疗设备、药品生产研发和防疫物资生产基地的优势,如:哈药集团、东北制药、美罗药业以及天山药业等明星企业龙头效应,积极搭建对口包销的医疗物资产销合作平台,缓解经济系统性停摆压力。同时积极引导东北三省内具备转型能力及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到云办公、电商平台、物联智控和医疗物资生产项目中去,重点合作对接移动互联网、微芯片、超导、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促进产品和服务升级的“科创技术”建设项目,从虚拟运营、智能控制、物联服务和互动创新等方面,强化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业务融合,加快自我革新转型,降低疫情需求冲击的影响,加快东北经济恢复步伐,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潜力,为实现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优化营商环境
要准确评估疫情对东北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涉及的变量因素实在太多了,既要考虑疫情本身怎样发展(疫情持续时间、发生地域和严重程度),又要考虑政府、企业、社会和人员怎样应对;既要考虑我们自己,又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其他成员,并且所有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我们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力度要更大更准。建议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和其他调控政策为辅,需要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应该实施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改革的思维加以应对,不要让东北各级地方政府背负更多的债务。当然,目前最为重要的是,绝不能让病毒在复工复产、复游复会中死灰复燃,或者从外部大规模传入,否则,再好的经济政策也可能都难以奏效了。
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合理引导公众预
疫情对东北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