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模式
(2009-06-08 21:59:23)
转载
它很可能是中国最先突破 100 亿的 B2C 公司,但四年来的利润几乎为零。它会成为新一代渠 道之王,还是会倒在现金流断裂的血泊中?
采访|申音 刘涛 张凯锋
文|本刊记者机。 只要用鼠标点几下,就能做出一套不重样儿的婚礼VCD。他很有耐心,能花三天教一个师 傅怎么用鼠标。
刻录机越卖越火,京东开始代理雅马哈、理光、NEC的产品,并获得全国独家代理权。 2001年,京东年销售额达 6000万元。但刻录机的毛利下滑得厉害, 2000年单价跌到800 元以下,毛利从几年前的 40%跌到一台只赚十几块钱。
“如果想做得更大,我们就两个选择。第一,脱离光磁产品,代理更多东西,变成一个 分销商。那时神州数码已经很大了。但关键是,它已经做到那么大,在产业链上有多少价值 呢?没多少价值。它就是一个资金平台和物流平台。在全球,分销相当一段时间都会存在, 它能获利,但很低。它不提供更多价值,就没有资格去赚更多的钱。”刘强东说。
分销的路,他不想走。另一个选择是做零售。他逛各种商场,深深被国美模式吸引。他 去过庄的旗舰店更去了无数次。他有时会买 点电器,有时只是在店里转悠,和销售人员讨价还价,问各种问题,诸如进货渠道、配送等 等。当时国美只卖家电,在北京已经有超过20 个店。2001 年 5 月,其在全国范围内一下开 了 13 家店。这种扩张速度让刘强东相信:做 IT 产品的连锁店是未来的方向。 “双安商场也 能赚钱,但它无法复制,你能在全国做 200 个双安吗?我们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体系,规模 化地卖产品,控制好库存、供应链,然后在全国复制。”刘强东说。
2001 年,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在中关村苏州街上的银丰大厦开张,取名为“京东多媒 体”。最初只有 2 个人,主要销售高端声卡、键盘、鼠标等毛利较高的电脑外设产品。刘强 东感觉到从做代理到做零售连锁的挑战。做代理是走量,销售人员想的是 20 台什么价格, 50 台有多少返点,而做零售是一个苦活,要一台一台去卖。导购员不仅要专业,
而且要不断积累经验。比如一进门,男客户大部分向左走,女客户向右走,这种偏好就 能传达很多信号。
做连锁,刘强东抓两点:成本和细节。这种敏感也许和他的出身有关。刘强东祖籍湖南, 家里世代行船,做的是将南方的瓷器贩运到北方,北方的煤炭贩运到南方,从中赚取差价的 古老行当。天然的,刘强东对商业的基本规律有着深刻认识。从第一个店起,京东内部就有 规定:店面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情况下才可以开灯。纸箱一天只丢两三个,但必须由专人 负责回收,再定期卖出去,变成钱。每天早晨,店里所有人要开半小时早会。每周,所有店 长在一起头脑风暴 4 个小时,鸡毛蒜皮什么事儿都可以说。甚至有客户带来一只狗,在哪儿 拉了屎都要说,以便今后有所防范。早会和头脑风暴一直保持到现在。
刘强东深刻体会到,做零售是一种经验和文化的积累。京东做第一个店就赢利了,但从 第一个店到开第二个店,中间隔了5 个月。直到第六个店以后,开店速度才跟上来,最多时 一个月开三家。
做零售很累很苦,但他坚信,像中关村电脑城这种集贸市场式的渠道必然会走向衰落。 他曾经和京东沈阳连锁店的负责人说:“京东要做全国性的连锁店,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 1000家IT Small Shop。我们要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
弃连锁,做网站
2004 年,京东 90%以上的利润来自连锁店,网上业务几乎不赚钱,但订单的月复合增 长率达到 26%,以每年 16倍的速度增长,是继续做连锁,关掉网站还是砍掉赚钱的业务, 专心做网上零售?
中关村电脑城注定会消失,但打败它的却不是京东连锁店。
刘强东没有想到,他很快要做一次决然的取舍:要不要放弃连锁。
2003 年 3 月,刘强东和员工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兴致勃勃地讨论:国美能在全国做 400 个大shop,我们能做400个小shop,到年底要把连锁开到18个。4月,形势骤变,非典来 了。 4 月 19 日,刘强东在人民大学西门的城乡超市买了两辆金杯车的方便面、火腿肠和矿 泉水,发给 60 多名员工,让他们不出门就可以在家生活一个月。他不能允许任何员工因为 工作而感染非典,否则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存在成功的可能。
安顿好员工,刘强东和几位高管开始为价值几百万元的库存犯愁。他们每天都在数,还 能活多久。为了提高毛利,京东一向采取现货现结而不是赊账的方式。货款已付,所有库存 如果不卖出去,亏损只能京东自己承担。非典让IT产品跌价更快,最严重时一个月跌去30%。 刘强东估算,如此下去,京东最多能撑半年。
非典把他逼上了网。刘强东上大学、打工、创业都在中关村,那里是中国互联网的发源 地。但
京东商城的盈利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