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薪火相传薪火相传
(记者吴玉征)刚刚竣工投产的江西铜业年产30万吨铜冶炼工程项目,使江铜集团跻身世界铜产量前三强。作为XX省的龙头国有企业,江西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推动,而这次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引出了一段13年前江铜速炉中使用了十多年的、引进的信息化系统开始出现了问题,随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原因是操作系统、。随着时间推移,设备老化,故障时有发生。有些生产厂商都消失了,系统无法维护。贵溪冶炼厂与日本的系统供应厂商联系之后,得到的答复是:“要重新设计系统,必须停产40个月,需要2000万美元(当时折合两亿元人民币)。”
停工40个月,意味着三年多不能生产,对于当时年产15万吨铜的工厂而言,一天就是上千万元的损失,更何况也没有那么多资金支持系统改造。江铜集团无法接受这一条件,想将价格降到一半,但对方寸步不让。
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系统一旦崩溃,整个工厂就要停产,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在贵溪冶炼厂,而且影响整个江铜集团公司的运营。贵溪冶炼厂是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厂,一举一动都会在行业内产生影响。
在当时,我国信息化概念还没有成形,信息技术也刚刚起步,各类信息系统也开始刚刚在重要领域中应用。以江铜集团引进的信息系统为例,国内重要信息系统一旦被国外公司掌握,等于掌握了我国重要领域的命脉,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如果一任被国外厂商以信息技术为由卡住中国重要支柱产业的脖子,那么中国重要产业该如何发展,中国的信息技术又该何去何从。
不过,幸运的是,当时引入的信息系统是全盘引入,包括软件源代码。现任贵溪冶炼厂计控车间党支部书记、教授级高工刘建群和现任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赵鹭娜都参与了当时引进闪速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那时他们都刚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贵溪冶炼厂计算机室。刘建群说:“那套设备连一颗螺丝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由于有源代码,自己钻研,一般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能自己解决,这也为以后的成功改造奠定了基础。”
携手合作
贵溪冶炼厂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外商报价高;第二,贵冶闪速炉的行业特殊、技术特性强,当时的认识还很有限。因此,如何立足国内、掌握核心技术,不受制于外方,推倒重来,为企业制订全面领先的解决方案是贵溪冶炼厂所考虑的,贵溪冶炼厂也接触了十多家科研院所和系统集成公司,并不理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贵溪冶炼厂和太极计算机公司、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北所)接触到了。起因是贵溪冶炼厂计算机室的刘建群去石家庄参加计算机培训,在课堂间隙与授课的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陆教授谈起工厂面临的困难,陆教授非常热情地邀请刘建群去所里参观。回到贵溪刘建群把情况汇报给厂里之后,得到了贵溪冶炼厂领导的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专家组深入太极、华北所考察。
双方具有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华北所是国内计算机技术领先的研究机构;太极是隶属华北所的科技先导型高技术产业公司,以华北所研发力量为依托,太极计算机公司形成了科研、生产与市场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入重点行业进行信息化应用服务。因此太极、华北所具备了研发制造小型计算机系统的硬
信息系统薪火相传薪火相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