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上篇) 开场欢迎词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沙家浜风景区参观游览。我们景区现在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江苏省自驾游基地、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 边走边讲] 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公演,使沙家浜名扬天下,各位慕名而来一定都想知道当年新四军在这江南水乡展开抗日游击战的战斗历程。郭建光、阿庆嫂、胡司令、刁德一等这些剧中人物有生活原型吗?现在还在吗?芦苇荡是什么样子,有多神秘呀?今天我们的沙家浜之旅,您就会获得答案。[ 照壁] 大家迎面看到这块对着大门的墙叫照壁。上面的题词告诉我们:“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 即江南东路) 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一九三九年五月, 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 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根据地, 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叶飞, 1990 年5月”叶飞当年是“新四军”六团的团长,陈毅手下的一员虎将。他是沙家浜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人。题词是 1990 年5 月已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故地重游,在沙家浜芦苇荡边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 无限感慨,挥笔写下的。题词中的“苏常太”指苏州、常熟东部、太仓,“澄锡虞”是江阴、无锡、常熟西部。从题词也可看出, 广意的“沙家浜”是阳澄湖为中心的, 幅员辽阔的苏南水乡地区。那为什么我们这儿能获得“沙家浜”这个地名呢? 1 、这儿是当年“江抗”部队重要的活动区域,当时部队的领导机构常驻在这一带,“江抗”的流动“后方医院”、“印报所”、“修枪所”就在此地。2、京剧《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变更名而成, 当年沪剧《芦荡火种》的主创人员体验生活、采访素材就在我们这里。[ 景区导游图] 沙家浜风景区目前占地面积为 6000 亩,有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芦苇迷宫、水上休闲活动区、横泾老街影视基地、芦荡生态湿地、美食购物区等, 每个区域里都有“春来茶馆”,各位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喜爱挑选,品茶休息。[ 东进桥] 现在我们走上的这座桥叫东进桥, 全长 39米, 就是为纪念 1939 年新四军六团东进抗日。桥宽 米, 意在不忘“七七芦沟桥事变”, 桥两侧有桥栏石 36块, 这个数字的含意是当年 36 位伤病员。(在芦苇荡养伤的先后有百多人, 保留下来的一份名单是 36 位新四军伤病员, 京剧中用 18 位伤病员,18 棵青松代表。) 站在桥上, 我们可以看到宽阔的水面和青青的芦苇荡。这里是阳澄湖水系, 地势低洼, 芦苇丛生, 成了当年掩护新四军的天然屏障和抗日杀敌的好战场。目前,这里的芦苇荡有 4000 亩。沙家浜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 现已成为红色旅游胜地。这一块芦苇荡里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神秘和迷人,所以说:“到沙家浜不游芦苇迷宫乃憾事也!”(阳澄湖面积 18 万亩,是这里的 45 倍。即使整个阳澄湖都长满芦苇荡也难保长期呆在里面而不被敌人消灭。广意的沙家浜是以阳澄湖为中心的幅员辽阔的江南水乡;地方党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是永远常青,永远茂盛的芦苇荡。) [ 边走边讲] 在我们的左前方是常熟市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常熟市禁毒教育馆和常熟沙家浜廉政教育馆。现在我们先去参观这两个馆【讲解词使用《法制教育馆》、《禁毒教育馆》已有的】 2 [ 瞻仰广场]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瞻仰广场, 广场占地 1万3千3 百平方米, 由碑亭、柱雕、主体雕塑、锻铜浮雕等部分组成。纪念亭的碑上是叶飞上将书写“沙家浜”三个大字。碑的另一面记述了常熟党组织领导常熟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历史功绩。各位可以在此留影, 是很有沙家浜特色的。( 转身讲解)“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体现了沙家浜精神的主题。(这8 个字不是名人的题词, 字是集古人〈米芾〉的字体) 过道两边有 18 根以简洁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石纹肌理效果对比,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象征了京剧《沙家浜》中 18 位新四军伤病员, 虽然身负重伤仍然顽强不屈, 体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我们正前方是瞻仰广场的主体雕塑, 花岗岩质地,高 米、重 60 多吨。雕塑共刻有 5 个人物, 正前面就是郭建光和阿庆嫂, 西侧新四军战士, 东侧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 背面正在撑船的沙四龙, 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主体雕塑的四周留有大片的水区, 是加强江南水乡的韵味。主体雕塑后面两侧的锻铜浮雕细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军民的生活和战斗情景。瞻仰广场的雕塑是由被誉为当代革命题材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设计创作的, 叶毓山曾为“毛主席纪念堂”雕塑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像。 N4A 这是一块放大的
2013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