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 2010 学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下学期期中考试命题人:蒋礼审题人:纪巍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2 .选择题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内指定位置。 3 .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第Ⅰ: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小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一般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 2 .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 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B .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C .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D .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3 .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 不使他们失掉尊严, 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4 .北宋中期,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B .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D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5 .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 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 .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 . 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 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D. 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6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 农田水利法 B. 青苗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募役法 7.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 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8.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 .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9.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 被教皇开除教籍, 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 5 年
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