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 原(Antigen)
抗感染免疫应答时相
*
Protection against infection
Adherence to epithelium
Local Infection, penetration of 原表位特异性影响因素
交叉反应
抗原应答的影响因素
分类
*
存在于抗原分子上和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结构
存在于抗原分子上和TCR、BCR/抗体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存在于抗原分子上的特殊化学基团,由5-15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或核苷酸组成
表位(epitope),又被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
抗原表位的类型
根据结构特点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
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
根据被谁来识别
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
*
抗原分子中的线性和构象表位
*
p46: 图4-1
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
*
抗体可变区可识别和结合循环、组织液,以及细胞表面的的完整抗原,但识别和结合的仅仅是该抗原分子的一小部分,即抗原分子上的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
a globular protein antigen (chicken lysozyme)
*
T细胞和B细胞对一个蛋白质抗原分子的识别
T细胞识别的T细胞表位常常埋于抗原分子内部,通过抗原呈递细胞(APC)降解加工处理成线性肽段,由MHC分子呈递在APC表面供T细胞识别T细胞识别的抗原位于细胞内,通过MHC呈递
B细胞或抗体识别抗原分子的B细胞表位(抗原表面、可接触),结合方式是空间构象互补
APC
抗体:针对胰高血糖素氨基端1~17 amino acids
CO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NH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效应T细胞:针对羧基端18~29 amino acids
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抗原分子上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点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识别受体
MHC
抗原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TCR
必需
蛋白质
8~12个氨基酸(CD8+T)
12~17个氨基酸(CD4+T)
线性
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
BCR
无需
天然多肽、蛋白、多糖、LPS、有机化合物
5~15个氨基酸、5~7个单糖或 5~7个核苷酸
构象或线性
抗原分子表面
*
化学基团性质改变影响抗原表位特异性(表4-2 p47)
*
+++
+
+/-
化学基团位置改变影响抗原表位特异性
(表4-3 p47)
*
+++
++
+/-
天然抗原
天然抗原
大多数的天然蛋白质抗原-含多个、多种抗原表位,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能激活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多克隆抗体,这些多克隆抗体针对同一个抗原。
细菌荚膜多糖:重复相同B细胞表位
*
交叉反应 (cross-reaction) 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和不相关抗原发生反应
不同抗原间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 (交叉抗原, cross antigen)
*
?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患者发生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抗原学习提纲
*
抗原
免疫原性 抗原性
抗原表位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的概念和类型构象表位 vs 线性表位T细胞表位 vs B细胞表位
TCR/BCR识别特点的不同
化学基团的性质、位置影响抗原表位特异性
交叉反应
抗原异物性 “非己物质”
抗原学习提纲
抗原概念和特性
抗原表位
概念、类型和抗原表位特异性影响因素
交叉反应
抗原应答的影响因素
分类
*
*
异物性
化学性质
良好的免疫原性: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细菌多糖
弱免疫原性:DNA、脂类
分子量
一般≥10KD,免疫原性越强;半抗原具备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化学结构复杂性
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色氨酸(tryptophan))越多,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
医学免疫学课件:5 抗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