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行业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李洁茵 袁素芬 摘要:酱油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酱油行业是典型的调味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巨大的水量,并产生大量废水,酱油生产产生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盐度大、有异味,但生化性好等特点,含有近5×107t。酱油废水属于食品发酵废水,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浓度高、负荷变化大、色度重,属于难处理有机废水。成分复杂,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废水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粮食残留物、发酵过程产物、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大量盐分、各种微生物机器分泌的酶和代谢产物等等。这种废水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超过生活污水,因此必须得到有效处理。如果酱油废水没有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就排入水体的话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不管是对动植物、生态环境还是人类正常生活都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高浓度的酱油废水中有机物、氮、磷含量比较高,就会使水体富营养化,色度会使水体接受阳光能力降低,影响水生生物存活,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而酱油废水发酵后产生难闻气体污染空气,降低空气质量,滋生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空气不适于人类生活;酿造废水含盐量高,可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壤胶体,使土壤中的缓效性氮和钾释放出来,使得土壤中速效养分进一步增加[6]。
因此,本论文着重研究影响酱油废水中污染因子的浓度变化,尝试从变化规律中找到更加高效、经济的酱油废水处理技术。从而减少酱油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酱油行业概况
行业在国内外发展情况
国内外酱油生产现状
酱油作为中国传统发酵调味品,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生产历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目前来说日本、新加坡和韩国是酱油生产最先进的国家,他们的绝大多数的先进生产技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酱油行业生产依然主要以最原始的天然古法酿造为主,到现在只是采用先进的现代机械设备去取代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方法,但酱油行业依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调味品业的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酱油市场的增长则在10%以上,我国是酱油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大国,1975年我国酱油产量不足1×106t,×106t,80年代末为2×106t,×106t。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酱油的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内地人均年消费量仅4kg多,仅为其他习惯吃酱油的东方国家和地区消费量的30%~50%,市场还有一点空间。目前世界酱油年产量约为8×106t。其中:中国大陆5×106t,×106t,×106t。全国最大的酱油企业在广东佛山——海天调味食品公司,年产18×105t,上海最大的酱油厂规模一般在2~3×104t,日本龟甲年产4×105t、×105t。现在国际市场日本酱油仍唱主角,台湾地区酱油销量逐渐超过日本,而大陆酱油也正奋起直追,销量节节上升,势头可喜,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超过日本和台湾地区。目前中国内地出口西方的酱油,估计每年在30 000t以上。
酱油行业发展特征
生产厂家分布情况
酱油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酱油行业是调味品行业的第一大产业,也是我国调味品行业中收入规模最大的子品类,具有“小品类、大市场”的特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调味品、,其中酱油行业收入达到了631亿元,从产量结构上看,我国酱油产量占比最高,占到整个调味品、发酵制品行业的42%。全国酱油产量中广东省的占比达最高,达到40%,其中,海天、美味鲜(厨邦酱油)等国内知名酱油企业均在广东省。
根据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清单结果,广东省内的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为544家,其中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制造业为186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详见表1和图1。
大型酱油企业获得发展的同时,小规模生产也如春笋般涌现。由于酱油行业门槛比较低,酱油行业市场前景巨大,一些小作坊学法上马。以揭阳市的酱油企业当地生产为例,其生产分散,尤其多在县级镇区等地。设备就是筐、缸、锅、桶等,一般采取自产自销,由于品牌、广告效应做不到规模比较大的产品高度,只能产销到生产厂区附近的居民、超市或者酒家饭堂大排档等食肆,以价钱便宜取胜。这类小厂在目前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酱油企业成为当地税收重要来源,促进经济发展。
生产厂家产生废水情况
2016年,广东省调味品、,%,×108t,%,
酱油行业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