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栽培半夏与野生半夏的
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生物科学2011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
一、选题依据(包括选择课题的背景、选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选题背景
半夏[Pinellia ternata]是单子叶纲泽泻目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8种,我国产7种,其中6种为中国特有。我国半夏资源分布较广,主产于四川、湖北、辽宁、河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以干燥块茎入药,性温、味辛、有毒,是重要的中药材。原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根浅,喜肥,喜温和湿润,耐隐蔽,怕干旱,忌高温。[13]半夏干燥的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治疗咳喘、头眩及不眠和消痞散结之功效外还可外敷。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半夏具有抗肿瘤、抗生育、降血脂、护肝和治疗冠心病等多种重要作用。半夏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甾醇、有机酸、氨基酸、核酸等,成分比较复杂,其中生物碱和鸟苷均是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不同产地、不同海拔及不同采收时间的半夏中的生物碱和鸟苷含量有较大差异。[1—4]
通过对贵州毕节栽培及野生半夏丛枝菌根研究得出了野生半夏根围土壤中AM真菌种类、数量及活力都高于栽培半夏,AM真菌对半夏侵染率最高可达100%,且保持侵染率的时间较长,显示半夏对这类真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5,6]
(二)、理论意义
有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居群半夏中B-谷甾醇、精氨酸和缬氨酸进行平行比较,为贵州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海拔高度半夏的合理采收及GAP种植提供部分科学依据。[3]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不但在推动土壤转换、能量流动和生物地化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还能够反映生态功能和环境变化(如植被、土壤理化性质、酸碱、水分、温度和人类活动)。是衡量土壤质量、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7]还为半夏的栽培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一些简单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8—10]
(三)、实践意义
贵州省赫章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特异,半夏的种植面积较大且近年来还在不断扩大(2010年种植半夏约30000亩,2011年近4万亩,)赫章半夏的亩产量和质量在全国都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010年,赫章的半夏产量达到900余吨,占有市场份额约25%,占赫章县农业总产值的12%左右,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据调查,2010年全国(包括出口)半夏需求量为7000左右吨,但市场上流通的半夏不到4000吨,缺口极大,而且半夏的需求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11,12] 对半夏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是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为半夏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选题研究现状(包括目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情况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于半夏的成效、药理、药效的研究报道较多,但至今鲜见与半夏的土壤微生物有关的报道。[14]生产半夏生物碱的主要方式是从植株中提取,然而由于半夏野生资源的匮乏,加之人工栽培影响因素较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对半夏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变得很有意义。[15]虽有人在进行半夏的组织培养的研究,但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面积的细菌污染,使材料的增殖与生根受到影响,以致快速繁殖无法顺利进行。[16]且在对贵州省半夏常见病害的研究
栽培半夏与野生半夏的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 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