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焦振东 写作教学指导,很多地方往往是以写作知识(甚至是文体知识)加上范文(甚至是中小学作文选)为主,形成了一些套路,反复训练学生。走出这个误区的路径,除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多读自主写作、个性化写作、有意义写作的成功转变。
二、运用思维导图对提高写作思维的意义
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思维已介入。思维是习作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正因为思维与写作的最密切的联系,顾振彪先生指出:“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
虽然传统的作文教学实践也很重视思维的培养,但并没有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思维方法。思维导图的引入,解决了这一个问题。思维导图能反映普遍思维过程,也就必然能反映写作这一特定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训练中,通过对写作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和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规律,发散思维,理清思路,使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有些学生总是觉得没有素材可写,无米之炊焉能写出高品之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素材的探寻空间。对于一个物品,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作发散性的思考。可以从外形特点、原材料、制作工艺、现实用途、文化内涵、相关历史等角度思考,还可以从外形特点这一点继续作发散性的思考,如形状描述、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比较、相关联想等等。可以一直想下去,这样的思考何愁没有写作素材呢?
对事物的了解增多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就为更好地理解事物从客观上提供了可能。由此,我们的写作思路就拓宽了。我们可以写一人一物的记叙文,可以写出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可以写出抒情化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写出理性化的议论文……总之,随着素材的丰富,各类文体的写作思路也可以丰富多彩。只要想得到,我们就可以写出来。
学生的写作从模仿开始,但不能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我们经常读到一些优秀的作文,但总觉得难以模仿、难以超越。运用思维导图,我們可以形象揭示出其写作思路。思维的目的在于迁移,在于由此及彼,若只停留在个体分析则毫无价值。我们可以由具体的写作思路,延展到一类文章的写作思路。由此提炼、模仿、发散,我们就可以在不断学习、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训练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各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和活动贯穿于写作的每个环节。一篇习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写作思维的正确、深刻、新颖程度,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如何让思维导图和语文习作教学完美结合呢?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适合高中语文习作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现在以“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意味着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这篇新材料作文写作为例,介绍我们设计并使用的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确定主题,集素材,做好写作准备工作
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海伯曾说过:“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
高中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