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研究
王炜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效率及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体现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能力。很多院校都实现了网络课程、数字资源库、专业网站等的建设与应用,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4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一致
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这导致教育资源投入也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进而导致了不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存在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的学校与发展较慢的学校相比,差距会越来越大,不利于高职院校之间的平衡协调,对学生的发展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落后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规模小、经费少、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更多的更新知识体系的途径等问题。有些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新事物存有抵触心理,导致高职院校难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重要性,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中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能力,难以有效地分析、利用各种数据资料。有些教育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专业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不利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5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策略
提高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认知深度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切实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位。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放眼于未来,对信息化建设的模型进行宏观规划,不断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特别是要设置独立的管理单位,将信息化教育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制度
高职院校必须依照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制度来规范管理工作,所以管理者要制定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取代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教务处是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负责教育管理的主要部门,其他部门在教务处的引导下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教育管理工作。传统教育管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如教育管理执行周期较长、与教育管理相关的反馈信息相对滞后,不利于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创建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的建设,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与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的提高工作同步进行。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并熟知操作步骤,熟悉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所包含的功能与作用,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管理者还要具备信息加工能力,高职院校内的数据资源量是非常大的,教育管理者要对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不仅可以检测教育管理决策的效果,还可以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教育管理者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管理者之间要不断沟通、协作,使团队合作力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教育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