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的启示
【摘要】阅读柯布西耶的规划思想名著《明日之城市》,可以找到很多有益今天设计工作的借鉴之处。特别是在居住区规划中,如何看待当今大城市益发高密度的设计现状,从阳光城中心区及周边住宅区的规划构想,探讨启示。
【关键“阳光城”的启示
【摘要】阅读柯布西耶的规划思想名著《明日之城市》,可以找到很多有益今天设计工作的借鉴之处。特别是在居住区规划中,如何看待当今大城市益发高密度的设计现状,从阳光城中心区及周边住宅区的规划构想,探讨启示。
【关键词】阳光城 高密度 居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 :A 文章编号:
柯布西耶的规划著作《明日之城市》,虽成书于近一世纪之前,但今天仍有很多可借鉴之处。现代城市中, “阳光城”的影子,不时闪现。但是,柯布西耶三百万居民的城市构想,与当今大型城市建设现状还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我制约,加之人口庞大,土地紧张,城市建设余裕甚少。千万人口的北京,高楼林立,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人口膨胀,面临诸多严峻问题。小至居住组团这样的城市细胞,在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地产开发一味追逐容积率和可售面积,置公共利益于不顾。以高层换取中心公共绿地,对“阳光城”高密度市中心规划庸俗化片面化的演绎,似乎成为地产商高强度土地开发的托词。
因此,阅读柯布西耶的著作,可以更好应对工作中关于居住区规划的种种困惑和问题。
阅读柯布西耶“阳光城”规划理念
首先,柯布西耶关于市中区的规划设想,是一种相对的高密度。可以从两重角度来理解:其一,就写作的时代背景而言,一战之后,巴黎等欧洲大城市的市中区建筑,以低多层为主。因此,尽管柯布西耶在塔楼城[1]中描述的60层220米高塔,间距有250-300米,与今天设计标准相比,非常疏松,但在当时已是不可思议的高密度。其二,阳光城中心区的高密度,是与周边环绕的城市住宅与花园新城对比得出。《明日之城市》第11章中数据如下:
摩天大楼:每公顷3000个居民
锯齿状住宅社区:每公顷300个居民(豪华住宅)
密闭式住宅社区:每公顷305个居民
当时巴黎的每公顷平均密度是364人,伦敦158人;人口稠密区巴黎是533人,伦敦422人。[2]
我们不妨估算下北京一般居住区的人口密度,高层住宅,容积率按3计,:
每公顷:住宅面积为30000平米,每户100平米计,为300户,即960人。
可知北京高层住宅社区每公顷约1000人。
其次,阳光城中心区的高密度,促进了城市住宅的花园化,与北京城郊益发高容积率的居住格局截然不同。由上述数据两相对比,阳光城中心十字形塔楼区域虽容积率较高(约9左右,但应未将中心绿地加入平衡),但周边城市及郊区住宅却容积近乎1。这样在城市住宅区域内,营造开放的公共空间,也有较大自由度。
在纬度比巴黎高近10度的北京,容积率为1的住宅,物业类型以花园洋房为主,或以部分联排别墅和小高层、高层住宅结合——这类新建住宅区,一般都在五环外或远郊区县。围绕市中心商务区的住宅,除却旧城四合院和五六十年代的机关宿舍,商品房鲜有此等奢侈用地。市区人口密度居高不下,交通拥堵等问题必然随之而来。
再次
“阳光城”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