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郑伟语文教师常常设计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反观数学教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总觉得预习了上课时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其实不然,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数学教学。数学知识“预习”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郑伟语文教师常常设计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反观数学教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总觉得预习了上课时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其实不然,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数学教学。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当的预习有助于沟通新知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该布置怎样的预习作业呢?
一、让学生预习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感受新知
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课前在生活中寻找与这节课相关联的知识,不仅为学习新知铺垫,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利息”这节课前,教师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家的存款情况,并向父母了解将钱存在银行的有关知识。第二天,教师一进课堂,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汇报他们所了解到的知识。有的学生感叹说:“老师我今天才知道,原来钱放在银行会越来越多的啊。这多出来的就是银行给我们的利息。”有的急不可耐地说:“老师我还知道,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叫本金。本金越多利息也越多。”有的学生说:“老师,老师,我知道钱在银行存得越久利息也会越多。”……看着学生热火朝天地汇报,可以知道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已经了解不少,也很感兴趣。“同学们,你们现在有兴趣算算老师存款的利息吗?”“有。”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既快又好,比较透彻地掌握了这一知识。因自家存款利息情况给了学生很深的第一印象,在之后的练习中就很少出现从银行取钱时忘了将本金取回这一错误。可见,像这一类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数学知识,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提前从生活中感知,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又快乐。
二、让学生预习相关的数学历史知识,在古代数学中感知新知
中国数学历史悠久。而现在的学生大都对古代数学知之甚少,并非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数学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的辉煌,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时,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著名的古数学题“鸡兔同笼”,并告诉学生这道题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想出了解题的方法。学生兴趣倍增,回家后,纷纷寻找解题的方法。第二天学生汇报时,解题途径不外乎两种:有些同学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画图法、解方程等等,比较费力。有些学生想不出答案就上网找资料,看得一知半解。学生们感慨万千,古人真是聪明,看来我们的知识掌握真是不够,要多多努力学习啊!这时教师说:“大家别灰心,只要学了今天的知识,再遇到这种问题那就是小菜一碟。”学生摩拳擦掌,巴不得马上就学会,觉得输给古人很丢脸。学完后,有些学生说:“老师,我在画图中,其实也用‘假设’这一方法。”教师说:“对啊,其实这一方法我们平时也用到,只是我们没有将它进行总结和归纳。所以今后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懂得学,还要懂得反思和归纳。我国的古代人民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和归纳,才会写出如《孙子算经》、《九章算术
“预习”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