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农村家庭农场建设新模式.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农村家庭农场建设新模式
浅谈农村家庭农场建设新模式
摘要:新形势下,农村小规模种植早已不适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已成为解决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矛盾的必然要求。建立成熟的家庭农场制度,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家庭农场,集约化,扶持政策,农业增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央一号文件家庭农场新模式的提出
2013年1月31日,中央1号文件正式公布,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号文件)的文件中,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家庭农场”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件精神旨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地方建立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二、家庭农场政策提出的背景:
1、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务农人员大量减少,以至于出现了“耕地无人耕”的困难局面。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学习农业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农作物及其种植业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少,很多土地达不到最佳利用效果。部分耕地产出率低甚至闲置荒芜。
2、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是发展的基础。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要发展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力。
3、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过低。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经营方面分散,农民所经营的土地不足以保证最基本的经济收入。探索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以解决当前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促进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推广家庭农场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庭农场是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虽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是新型生产模式,缺少经营经验,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要推广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首先要增强广大农民对家庭农场的信心,了解在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切实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首先,家庭农场目前还缺少成熟的扶持政策,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目前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资投入、规模化和机械化运营均需要大量资金。同时,农民的科学种植知识、经营决策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必然会出现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受没有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限制,很难形成生产规模,难以达到机械化生产程度,使农业生产不能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效益。由此打击到家庭农场主的积极性和信心。
其次,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目前农村土地的现状是零碎分散,破碎程度较高。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形成集中连片的田块,方便机械化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农村家庭农场建设新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