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革与发展研究第 93期 20 10年 11月本期责任编辑:王琳目录专题· 教育改革 1. 探索大学改革必须破除制度瓶颈 2. 什么才能让大学“一流”起来 3.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 4. 国内 9 所顶尖大学校长探讨如何创世界一流大学 5. 教育家办学: 高校的期待 6. 联盟化:中国高等教育优化发展之路径选择发展所论坛 1. 新形势下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若干进展和特征 2. 美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启示 3. 中国大陆儒家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高教发展与建设 1. 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步伐 2. 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修班为例 3.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 一对一" 的精英教育 4. 不同导师模式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对比分析 5.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与改革 6.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高校管理 1. 浅谈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 2. 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就业渠道阻塞的重要成因 3. 如何优化高校教学计划的维护与管理医院与临床教学 1. 教育部卫生部将共建 10 所高等学校医学院质量与评估 1. 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念与实践 2. 中医教育七年制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3. 在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处理好五种关系中医药发展与教育 1. 中西医结合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2. 《中医诊断学》模拟问诊实验教学的尝试海外传真 1.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价值诉求——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视角 2. 日本“研究生院教育改革推进计划”论略. . 专题· 教育改革探索大学改革必须破除制度瓶颈肖俊(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大学改革;制度;瓶颈深圳大学的改革方案从起草到正式实施,历经 3 年之久。笔者也参与过几次讨论, 在一次讨论会上曾讲了两个故事: 一是美国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数学家纳什,纳什的人生经历颇为传奇,在年轻时就做出了骄人的成就, 但是后来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 然而普林斯顿大学没有抛弃他,与他的夫人一起帮助纳什走出精神病的困扰,直到 30 年后,纳什的精神病基本康复, 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学所给予的帮助是纳什最终走出疾病困扰的重要因素, 而他获奖也与学术评价机制有关, 就是不管他是否得病, 他的学术成就必须得到承认和尊重。第二个故事讲 80 年代北大历史系一教师评教授,没有论文没有著作,评委们说这如何评, 当时周一良先生在会上说, 我不懂的问题都要问他, 你们说他够不够教授的水平?于是该教师评上了教授职称。显然, 如果没有史学大家周先生的鼎力推荐, 这个教师也许永远只能是个副教授。两个故事归结起来就是: 大学需要空间、需要时间, 教师也需要空间、时间, 更需要公正评价。今日讨论大学改革, 仅限于去行政化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关键还在于如何让教育回归其本质, 改变教育被异化的状况。笔者认为, 大学的改革创新必须突破以下障碍: 首先, 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放权给大学去进行改革创新。大学自治如今已不是什么不可讨论的禁区,要实现大学自治最大的阻碍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各种制度设置, 只有主管部门放权才是促进大学改革创新的唯一之途,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如今除了教育系统外, 还有各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学位办等机构, 前者是具体的行政管理部门, 后几个机构有的是科研管理机构, 掌握着科学研究的方向; 有的是学位点的管理部门, 所有硕士点、博士点都要向这些机构申报审批。今年一些学院比较高兴, 一级学科拿下了, 一些学院就不高兴, 没有拿到一级学科, 博士点就不知要多少年之后才能拿到。参与过申报的人都知道, 整个过程实在是很繁琐, 很累人。从职称到学位点, 从重点课程到各种规划项目的申报, 可见这些管理机构掌握着多少等待申报的学校和教师们的命运。其次,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功利的、数字化的大学管理方式。如今大学正有沦为职业训练所的趋势, 课程讲求实用, 不侧重操作性学生不喜欢, 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理论课, 没有案例就不喜欢听; 大一开始就被鼓励参与各种社团, 名曰培养社交能力; 大二大三就开始去社会上实习, 目的是学习技能。一些学校也为了就业率, 想着法子提供实习场所。这种教育方式只能是培养技工, 绝出不了综合创新人才, 原创性的人才更是不用谈。在教师和教学管理上, 陆续诞生了各种数字化的管理制度, 将各种工作换算为工作量; 申报职称要多少核心期刊的论文, 要有出版的书, 要有省级以上课题, 还有教学量、研究生课程、带社会实践、指导毕业论文等等。有的人靠可观的论文数量迅速被评上教. . 授,获得很多奖励,成为“千百十人才”,甚至学术带头人。而那些认真做研究的却因为数量不多始终处于边缘。而且大学改革
改革与发展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