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探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探析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探析
由财政部新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该制度是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发展逐步推进下应运而生的。新制度比之前一直施行的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即1998年制定并实施的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的进步,表现在会计基础、会计科目的调整以及报告的完善等方面。从旧制度到新制度,是一个从量到质慢慢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我国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行为越来越得到相关群体的关注,并在此情形下不断地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来完善自身的会计制度的过程。其创新与改进之处在于其进一步适应了公共财政体制深化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行为,并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促进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因此,本文重点着眼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如何弥补了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创新之处。
一、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
1、固定资产核算不能真正体现收入支出配比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按原值和使用年限提取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然而,以收入的一定比例为依据计提取修购基金并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这种核算方式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账面价值与现时净值会逐渐背离;二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业务活动成本相应地也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三是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以账面价值来核算固定基金,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实际状况,虚增净资产值。所以原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在购建固定资产时,虚增了事业成本,同时由于不提取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事业单位拥有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但是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反映这些资产的使用、保值和增值情况。事业单位与企业一样同样面临着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盘活资产存量等诸多问题。政府及出资人需要他们投入的资源在未来产生效益,而固定资产作为除货币以外的最重要的投资当然被关注。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会产生许多漏洞,这样便会造成资产不实,最终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真正的收入支出配比,对于资金的投向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等等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评价。
2、无形资产核算无法体现价值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不重视,其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等严重弱化,各事业单位都缺乏严密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旧制度下的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规定,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购入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应一次记入“事业支出”科目,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摊销时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此外,其他相关法规没有对这一问题再做出更明确的要求。这种方法虽然体现收付实现制度,但是处理过于简单,仍会造成相关漏洞,使得费用和收入不相配比。
3、基础建设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
在原来制度上,事业单位基础建设会计执行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执行的却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承建单位先完成基建项目,待项目竣工并决算后再移交给事业单位。因此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