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基础环境整治
** 县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结自今年3 月份全市推进全
域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召开以来, ** 县高度重视、立即部署,
把全域环境整治提升与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与
“四整治四提升四突破”行动结合起来,与“1179 人,做到全县所有村(居) 、社区,户有垃圾桶、村
有中转房、乡镇有垃圾中转站和密闭运输车辆。二是完善村级
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室外文
体广场 32 个,城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 农民体育
健身工程覆盖率100%。 (四)乡土特色得到充分彰显。对村庄
进行的综合性、全面性治理,充分体现农村特色、乡土味道、
乡村风貌。一是打造中心村“盆景”。尊重自然规律,突出产
业支撑,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对村庄环境进行集中整
治,建成一批水乡乡愁型、田园风光型、文化旅游型、园区带
动型特色乡村,连续三届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二是
打造全域美丽“风景”。按照“循序渐进、由点及面、整体提
升”的思路,充分发挥美丽乡村中心村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
乡镇连点成线、串线成片,推动实现环境整治全面开花、滚动
推进,实现由“盆景”到“风景”的转变。
二、主要做法(一)突出上下联动,抓好工作落实。一是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
常务副组长的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执法
保障、宣传教育、督促检查、环境整治、植树造林五个专项工
作组,分别由县委常委或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抓好环境整治
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制定下发《 ** 县全域环境整
治提升工作方案》以及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宣传教育三个专
项工作方案,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一体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坚持部门联动。认真落实县直部门联系村、县直部门的二
级机构联系村民组制度,动员各级干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开
展环境整治、植树造林。三是坚持乡镇促动。实行乡村干部包
村、村“两委”包组、村民组长和网格长包户,既带头真抓实
干,又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四是坚持农户主动。建立
农民“门前三包”责任制,环卫公司与农民签订“门前三包”
(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书,每家每户门前张贴环境
保护宣传漫画,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激发群众自己动手整
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常态长效。始终把农村生活垃
圾治理作为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贸市
场、商家店铺、居民点为重点区域,加快污水处理站、公共厕
所等公共配套和环卫设施建设,确保实现“道路畅通、区域绿
化、集镇亮化、环境净化”。一是排查到位。各乡镇对辖区内
所有村庄、田块、道路、沟渠以及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排查,
摸准位置,弄清底数,建立台账。二是清理到位。重点清理生
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沟渠漂浮物,拆除断垣残壁,
按照“快捷、节约、实效”的原则,集中清理各类积存垃圾。
三是整治到位。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对出店经
营、占道经营进行整治,统一规范设置标识门头广告,对沿街
破损陈旧建筑进行粉刷出新。四是考核到位。加大对村、对物
业公司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垃圾长效管
理机制,做到清得掉、管得住、不反弹。
(三)突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在全县开展
“除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讲文明、树新风、
向垃圾宣战》宣传册50000 余份,通过各类载体开展宣传,做
到天天有声音、天天有图像。广泛开展美丽家庭、美丽庭院、
好夫妻、好婆媳、好儿女、十佳文明户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共
评选各类先进人物 120 多人、文明户 300 多户、“五星级文明
生态家庭” 1650 多户。大力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
活动,利用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规民约、家
训家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利用新媒介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宣传。县推进全域环境
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以办公室分管领导、具体联
络员,乡镇园区分管负责人、具体联络员的“ ** 县全域环境整
治提升工作群”,及时发布各类环境整治信息,交流各地好的
经验做法,提高环境整治的效率和成效;
借助“ ** 发布微信平台”,开展“ ** 县全域环境整治成效
满意度测评”全民参与调查问卷活动,目前投票的市民人数已
达 7 万余人,参与度和关注度空前高涨,倒逼评比单位争先进
位,环境整治发力再提升。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信
息简报等载体,及时跟踪报道各乡镇工作动态和成效。在 ** 县
电视台开辟《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和《环境整治大家谈》等专
栏,每天安排2/3 的时间用于
全域基础环境整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