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硫黄主要用于制成硫酸、磷肥产品——工业
用于硫化染料、橡胶、制糖、造纸、日化助剂、医药、火柴、农药、漂白剂等工业。
2、硫黄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农业
对白粉菌科的真菌孢子具有选择毒性,瓜菜类保护性杀其法用铁线作钩取之,一法用硫黄、雄黄作烟熏之即死,或用桐油纸捻条塞之亦验。”——为花果树木杀虫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12
从历史文献看硫磺熏蒸中药材的源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代光绪年间何刚德所作的《抚郡农产考略(清光绪抚郡学堂活字本)》一书中就已经有明确记载表明硫熏增白已经用于商业目的。“苎麻……袁州麻剥后晒干,复喷以水悬闭空仓中,熏以硫磺故其色尤白。又湖北近得新法,凡麻皮剥起后用竹竿晾起,置于房内取煤之带硫黄气味者为炉烧之,扄闭房门,使暖气充满一室,半日即干,既无天阴之虑,且麻得硫黄熏过,色极白亮,其值较黄暗者为高,汉口洋庄非此不售。” 硫熏工艺应该是我国的本土发现,属于我国的传统物品加工工艺。
第十三页,共九十二页。
13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900年温县县志
1900年前,在怀山药最正宗的产地河南温县(古称“怀庆府”)。郑门庄人郑国通在无意中发明了光山药加工技术,“经净水浸泡、薰、晾、搓拔成形,切头打光”,才出现光货 开箱洁白光亮,整齐有致,为外商索求之上品。
在 《中药材手册》、 《中国药材商品学》、 《中药材产销》等书籍中也均有用硫黄熏蒸中药材的记载。
硫黄熏蒸的历史
硫黄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在罗马时代用做酒器的消毒
第十四页,共九十二页。
14
从历史文献看硫磺熏蒸中药材的源流
在1988年的《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一书中,“山药”条目下“来源”一项写到:“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或铜刀削净外皮及须根,用硫磺熏后,干燥,即为‘毛山药’。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水浸润,闷透,用硫磺熏后,削去疙瘩,然后用木板搓揉……色白者为佳。”
1992年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中药传统炮制》一书,其中“山药”条目下的“来源”一项中写到“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或铜刀削净外皮及须根,烘干或晒干,即为毛山药。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泡,闷透,削去圪垯然后用木板搓揉……”
第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15
从历史文献看硫磺熏蒸中药材的源流
1959年“北京公私合营同仁堂制药厂”编写了一本叫《中药炮制方法(内部参考资料)》的书。同仁堂自康熙年间建立已有3个世纪历史,这本书就是对一直以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药料炮制经验的一次书面总结,书中没有记载用硫黄熏制药料的药材加工方法,只在炮制方法中提到了“用硫黄炒的药料,只有铅一种。(第123页)”所以,这本书或可作为上面结论的佐证,即在正规的传统药物炮制加工方法中,并没有出现用硫磺熏制药物的记载。 山药作为药材在20世纪前都是以“毛山药”为成品形式的,
第十六页,共九十二页。
16
广西九成八角用硫磺熏蒸 2012年8月
八角为木兰科植物,除了用作香料外,还是具有抗炎、镇痛之效的中药。“达菲”(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从中国出产的传统中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shikimic acid 的成份特制而成的。达菲的原料90%来自中国内地,八角在中国也是调味用的原料(大料)。广西八角种植面积超过40万公顷,年产值超过20亿元,总产量1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球85%左右。
第十七页,共九十二页。
17
广西九成八角用硫磺熏蒸 2012年8月
刚采摘下的青八角不易保存,传统方法是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晾晒一周至九成干,行内叫“水烫果”。用传统方法,6公斤生果能晒出1公斤干果;
现在用硫磺熏2到3天至六成干即可。硫磺熏的行内叫“硫磺果”。成色好且不易霉变,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又降低生产成本。
用硫磺熏,4公斤生果就能
生产1公斤干果。
第十八页,共九十二页。
18
广西九成八角用硫磺熏蒸 2012年8月
近两年加工八角“三天晒两晚熏”已成行规。
超过90%以上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的八角,都经过硫磺熏蒸,这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
第十九页,共九十二页。
19
广西九成八角用硫磺熏蒸 2012年8月
市场购买一袋一斤装的八角,自然状态下放置两个月后,送到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结果是二氧化硫含量100mg/kg左右。
我国食品标准是八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30mg/kg,国际上对于八角残留二氧化硫含量的要求一般在10mg/kg以下。
第二十页,共九十二页。
20
追逐省时、省事、利大的结果
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
2014年7月1日起,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
硫磺熏制中药与用药安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