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缕浓香一缕情.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缕浓香一缕情
刘 学 一段传唱千年的爱情佳话,一个蜚声海外的特色名吃。云南过桥米线,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餐饮项目。王力和他的团队7年时间让3000家连锁店遍及大江南北,所到之处无不香飘四溢,食客盈门。

东一缕浓香一缕情
刘 学 一段传唱千年的爱情佳话,一个蜚声海外的特色名吃。云南过桥米线,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餐饮项目。王力和他的团队7年时间让3000家连锁店遍及大江南北,所到之处无不香飘四溢,食客盈门。

东北汉子10年无悔坚守
缘于传唱不息的爱情佳话

王力,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打拼。正当他事业做得日渐红火之时,王力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毅然决然地下海经商,做起了过桥米线项目的全国推广事业。对于当时近乎鲁莽的举动,王力解释说:“有些人创业找项目,往往在项目不利的因素上大费脑筋,而我做项目只要项目本身有一个能够打动消费者心灵的优势就足够了。在没向原单位辞职之前,我和同事们几乎天天光顾单位楼下的米线店。那细细滑滑的面条、打开盖子满屋飘香的浓郁香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过桥米线既经济又实惠,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我们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得需要提前打电话预定位置。更为重要的是,有一次饭后,店主给我们讲解了过桥米线那段当时还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爱情故事。”
相传盛唐时期,在风景如画的云南大理,一位贫家秀才为了能安静的读书,博取功名,每天天不亮就要到竹林中苦读。他的妻子在给他送饭的途中总要经过一座长长的曲径木桥,往往送到了那里,饭菜就凉了。看见丈夫的衣衫被露水浸湿,冷得发抖还要咽下冰凉的饭菜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聪明贤惠的妻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每天用鸡汤将米线煮透,盛在瓷碗里,再浇上一层油汁。这样米线在油的保温下,就不会凉得太快,而且米线吸收了鸡肉汁的鲜香,味道更是鲜香无比!看着丈夫吃着热热的米线时,妻子就会开心地微笑。秀才体会到妻子的良苦用心更加发奋读书,第二年早春,秀才高中头名状元衣锦还乡,想把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接到京城共享富贵,哪知妻子因操劳过度已经离开了人世……后来,秀才仕途顺风顺水,却仍然思念结发妻子,就令厨房仿照妻子当年的做法制作,取名“过桥米线”。自此,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米线的制作方法随之不胫而走,千百年来的传承,使之成为云南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道美食,绵延至今。

几次赴云南问祖寻根
改进工艺东三省遍地开花

正是这样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彻底打动了王力,王力来到北京成立了“宏大名特美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起步阶段,过桥米线的推广事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在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后,王力发现,过桥米线在南方地道的味道,在北方却有些水土不服。于是王力三赴云南寻根问祖,高薪聘请当地著名的米线师傅研究北方居民的饮食习惯,经过反复研究、验证,终于调配出具有南方面条光滑特色又融入了北方浓香味道的云南过桥米线。
饮食习惯改进了,王力又发现原有装米线的器皿在北方地区也不太适合。天气稍微冷一点,即使在表面浇洒再多的油汁也很难保持米线的温度。温度的降低自然会影响米线香味儿的扩散。于是王力就在市场上寻找能长久保温的器皿。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王力发现在北方经常使用的南泥砂锅比较保温,由于沙锅特殊的烧制工

一缕浓香一缕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舍儿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