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区建设“美丽成都”的路径探索
主城区建设“美丽成都”的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空气污染、环保产业发展等备受关注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成都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前成华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探讨成都主城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成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丽成都”;生态文明;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43-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以主城区最为明显,空气质量较差、河流污染较为严重、城乡环境较为恶劣等问题已经摆在每个成都人面前。作为主城区的成华区,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与有益探索,提出了打造国际化精品生态城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北改”工程的大力推进,诸多旧城改造项目陆续开启,在建工地繁多,给成华区的生态环境改善造成了巨大压力,河流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建筑废弃物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路径来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双赢发展。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是指人与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其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广义的生态文明涉及到社会发展各方面,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可持续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与文明进步状态。
(二)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工业文明经济发展快,但同时严重影响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同样强调经济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持生态系统永久支撑能力的基础之上。
。工业文明以人类发展为中心,过分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索取和统治,造成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生态文明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关注自然存在的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工业文明过多地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忽视后代人的发展,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生态文明更关注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自然界是属于全人类的,当代人及后代人公平地享有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共同承担起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道德责任,从而创造高度的生态文明。
二、成华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由于成华区正处于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扬尘、机动车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空气质量状况十分脆弱,春夏季节出现污染天气的频率不断增加。以2013年上半年为例,截至2013年5月16日,污染天数为80天,%。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建筑工地、交通及部分娱乐场所,较为严重地影响了污染源附近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沙河(成华段)及其支流污染状况多年来未得到有效改善,“黑、臭”现象仍然突出,水环境容量消耗殆尽。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网、路网等配套建设欠账较多,污水排放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网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主城区建设“美丽成都”的路径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