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 (总 第 520期 )
I 翱的
文 / 邱俊霖
《新教育》 (总 第 520期 )
I 翱的
文 / 邱俊霖
V .
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文
人墨客与鱼邂逅,自然也免不了要拿出纸笔赋诗一首,与好友分享一下鱼中之趣。
说到鱼,自然离不开吃!不过在唐代,鱼可不能乱吃,比如鲤鱼按规定就不能吃。当时的笔记小说集
《酉阳杂俎》中记载,谁敢在唐朝卖鲤鱼,就得挨六十大板。
至于为何不能吃鲤鱼,盖因唐朝的皇帝姓“李”,吃鲤谐音为“吃李”。所以鲤鱼不仅不能吃,还改了
一个霸气的名字—— “赤鲟公”。
或许,正是因为鲤鱼在当时地位“显赫”,因此成了许多唐代诗人歌颂的对象。比如中唐诗人章孝标
在 《鲤鱼》当中便说:“眼似珍珠鳞似金。”直接用珍珠和金子来描绘鲤鱼的形象。
而李白在《赠崔侍郎》中更是用鲤鱼来自喻:“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李白在诗中直截了当地称鲤鱼为非凡鱼能够比拟的珍贵鱼类。当然了,说到底,李白终宄还是在发牢骚,
通过自比鲤鱼来从侧面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然而透过唐诗,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或许是因为鲤鱼实在太好吃了,许多人还是冒着挨
六十大板的风险偷偷吃鲤鱼。比如“诗佛”王维在《洛阳女儿行》当中写 道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
盘脍鲤鱼。”这是写洛阳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子,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
白居易在《舟行 (江州路上作)》中也写道:“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用大米饭裹着红鲤鱼一
起在船头蒸熟,吃饱了十分满足。新悦读
除了鲤鱼,各式各样的鱼都有可能会成为唐代“吃货”们的盘中餐,当然了,唐代人对于鱼的吃法是
十分讲宄的。现代人喜欢用荷叶包裹鸡肉或是猪肉,做成香喷喷的荷包鸡或者荷包肉,而有些唐代人则
用荷叶包裹鱼,做成美味的“荷包鱼”。盛唐时期的诗人李颀曾送了一首诗给当时的书法家张旭,诗中写
道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荷叶与鱼,都是自然界的水中之物,用荷叶包裹着鱼肉一起蒸熟,荷叶的清香与鱼肉的细腻融为一
体 ,读者仿佛在诗句中便能闻到鱼肉的香气,同时又能感觉到“鱼戏莲叶间”的趣味。
除了蒸“荷包鱼”,唐代的人还喜欢吃“鱼脍”,脍指的是生肉,所以鱼脍就是生鱼片。唐代人不仅十
分热衷于吃生鱼片,而且还认为这是鱼肉最高端的食用方式。
唐朝的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