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和光合参数
商务通用Powerpoint模板
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特征参数
1、叶片形态特征: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片相对含水量(LWC)
2、光合生理特征: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
3、气孔导度(G荧光和光合参数
商务通用Powerpoint模板
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特征参数
1、叶片形态特征: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片相对含水量(LWC)
2、光合生理特征: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
3、气孔导度(Gs):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与蒸腾作用成正比,与气孔阻力呈反比。
4、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
5、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光合作用与单位叶面积含氮量之比。
荧光参数
1、光合有效辐射(PAR):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波长为380~710纳米,以符号Qp代表,单位为瓦/米2。光合有效辐射是植物生命活动、有机物质合成和产量形成的能量来源。
2、初始量子效率(α):亦称量子产额(quantum yield)。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或释放氧气的分子数,由于所得数值为小数。故通常用其倒数——量子需要量(quantum requirement)来表示。即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需要的量子数。根据测定为8~12。
3、最大量子产额 Fv/Fm=(Fm-Fo)/Fm,反映植物潜在最大光合能力;
4、实际量子产量ФPSII=Yield = (Fm’-Fs)/Fm’ = ΔF/Fm’ = qP·Fv’/Fm’ : 任一光照状态下PS II的实际量子产量(实际光合能力、实际光合效率)不需暗适应,不需测定Fo’,适合野外调查;
5、光化学淬灭:qp=(Fm’-Ft)/(Fm’-Fo’)、即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反映了光合活性的高低。
6、非光化学淬灭:NPQ=(Fm-Fm’)/Fm’,qN或NPQ反映了植物耗散过剩光能为热的能力,反映了植物的光保护能力。
式中, Fm′、Ft分别为光适应过程中的饱和荧光值和实时荧光值, Fo′为光适应过程中最小荧光值, Fm、Fo分别为暗适应后最大荧光值和最小荧光值。
(biomass allocation), 也称干物质分配(dry matter allocation), 指一定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向植物体各个器官的分配。
理论
一、光照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机理主要有两个假说:
1)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N含量对光合产物分配进行调节。研究表明, 遮阴增加了植物体的N含量, 降低了淀粉含量, 而植物体的淀粉含量和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比例呈正比, 导致植物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比例降低;2)在高光强下, 温度升高, 相对湿度降低, 叶片受到的水分胁迫增加,导致气孔关闭和光合作用减弱, 进而引起植物的反馈调节, 使光合产根系的分配比例增加,促进根系吸水研究表明, 光照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C、N平衡来调节光合产物的分配。
二、功能平衡假说,由Brouwer于1962年提出。该假说将植物分为根和冠两部分, 根的生长受冠部光合作用碳供应速率的限制, 而冠的生长受根系对养分和水分吸收速率的限制。因此, 植物受到水分和养分胁迫时将增加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以保证水分和养分的供应; 当植物受到光照胁迫时通过增加光合产物向冠部的分配来促进光合作用;
三、源汇关系假说认为, 植株是由相互作用的源(主要是叶片)和汇(茎、根和果实)组成的系统, 源通过韧皮部运输提供同化物, 汇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获得同化物。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由源的供应能力、汇的竞争能力及韧皮部对光合产物的传输能力等三方面所决定。
六、优势种光合生理特征对演替的响应:
1,演替前期, 优势种光合作用速率较高, 随着演替的进行, 其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2、Bazzaz (1979)的研究也表明, 一般情况下, 植物光合速率随着演替的进行而降低, 草本植物比灌丛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 这是因为演替早期优势种具有阳生植物的特性, 而演替后期植物具有阴生植物的特性, 一般而言, 阳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阴生植物, 较高光合速率的物种也被认为在能量获取和竞争力上有优势;
3,当土壤供水不足时, 植物通过降低Gs控制气体交换及调节光化学过程等生理活动降低净光合速率, 以此来减少自身对水分的需求。
七、密度制约
1)密度是自然界的重要选择压力之一,植物可获得性资源的有限性通常是由于邻株植物的物理或几何上的拥挤效应引起的,改变了植物间可获得性资源的数量,迫使植株表型以及根系进行调整,进而实现植物个体响应于密度的变化,调节个体
荧光和光合参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