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日本
学习目标
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
了解东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掌握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特点
亚洲与欧洲的界限: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
黄种人为主,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四分之一
东部沿海平原
3、民 族:
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东部沿海地带: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较广,地也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西部内陆地区: 高原、山地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4、经济:
日本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
(1)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
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人工海岸占1/3),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
2、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部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是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西部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是处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
太 平 洋
冬
夏
探究:
日本东西部的降水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简述:
从流程、流域、水量、水能、含沙量、冰期描述日本的河流特征
(1)、日本地处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气候显著。
(2)、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四国、九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气候具海洋性特征。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均匀,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区相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
(4)、东西两岸降水形式和季节分配不同。东部太平洋夏季多雨,西部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雪。濑户内海沿岸多晴朗天气。
(5)、有特殊天气现象-梅雨和台风。
3、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
练习
(1)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2)日本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 煤:中国,澳大利亚 铁: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4、自然资源
日本核能发电量亚洲第一的原因
能源需求大;常规能源不足;科技发达;经济基础雄厚;清洁无污染,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二、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1、发展迅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居世界前列。
2、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为主。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居世界前列。
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的地区,主要有四大工业区:
(1)京滨工业区: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日本最大的工业区。
(2)名古屋工业区
(3)阪神工业区:以大阪、神户为中心,日本第二大工业区。
(4)濑户内海工业区
日本的工业
新兴工业区:九州岛(硅岛)
优势:技术力量雄厚;环境洁净优美;现代交通发达
利: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多港湾
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运和高技术产业;进口原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开拓国际市场
沿海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进口原料;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
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优势
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发展途径有哪些
探究: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发展条件的异同
同: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基础好;交通发达;能源不足;技术力量在本国较先进
异:辽中南煤铁资源丰富,水源不足;日本传统工业区资源、能源均不足。辽中南以陆运为主,日本传统工业区以海运为主
3、农业居次要地位
日本从事农业的人数不多,耕地面积不大。但日本农业多采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平原地区多种植水稻,南北两端多种蔬菜,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茶和桑。
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日本渔业发达的社会经济原因
耕地有限;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庞大的远洋与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养殖业发达
三、城市与贸易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人口1200
亚洲概述及亚洲东部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