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民居生态观浅析.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民居生态观浅析
摘要:传统民居形态丰富多样,地方特色鲜明。无论是北方漫漫黄色高原上的窑洞聚落,还是南方林木丛茂中的井干楼,都反映了其适应环境的朴素原始生态思想。本文通过对传统民居的选址、构造、空间布局、建造材料等方面综合分析传统民居生态观浅析
摘要:传统民居形态丰富多样,地方特色鲜明。无论是北方漫漫黄色高原上的窑洞聚落,还是南方林木丛茂中的井干楼,都反映了其适应环境的朴素原始生态思想。本文通过对传统民居的选址、构造、空间布局、建造材料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原始生态思想在民居中如何体现。
关键词:传统民居;生态观;风水观;以人为本;气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91-01

中国传统民居形态丰富多彩,对于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共融性,如森林茂密地区常用的“井干楼”,草原的毡帐,干旱区的窑洞等。其建造时多利用本地乡土资源,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原始生态观念,是传统民居留下的的宝贵财富。

一、传统民居的生态观

1、风水观念下的传统民居。和西方与自然界对立的观点不同,中国古代风水思想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天、地、生、人各系统之间是循环轮回的。它是“一门使自然环境概念化的独特的综合理论体系,其宗旨是通过指导人们如何选择吉祥环境及怎样营建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实体以达到调控人类生态环境的目的”[6]。这种思想深深体现在民居营建中。(1)、“天人合一”的整体设计观。古代人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应该服从这规律,人性即是天道。在此观念下衍生出“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等思想,所以传统民居尊重基地环境,注重适应地理条件,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寒冷,为了适应环境,人们凿土挖穴,崖窑、天井窑、箍窑等,土层厚的地区甚至建多层窑洞,形成壮观的窑洞聚落。苗族村寨大都依山据险而居,坡度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土方量,民居多采用干阑式穿斗架结构,半楼居,底层前半架空,后半部分坐于台地上,半挖半填,俗称“半边楼”,在屋内形成错层,灵活利用了地形。布依族依山傍水,山寨依等高线布置,把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交相辉映。(2)、选址。在风水观念的影响下,传统民居选址的理想模式为背山面水,即“枕山、环水、面屏或背水、面街、人家”,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即可背靠山石遮挡冷风又可面水使房屋迎风纳气,调节局部环境的舒适度,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徽州《尚书?方氏族谱》这样记载道:“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峙立,后有幽谷窈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林阴翳……”[7]。这些都与现代的生态自然观是一致的,而且利用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式。
2、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传统民居注重实用功能,空间利用率高,无论是从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结构设计,还是家具装饰,都以方便人使用为目的,尤其突出于造园艺术中。传统民居还善于营造亲切怡人的小环境,注重将自然景色引入内部院落,有条件的还种植花草、堆山理水,起到美化环境、调解小气候的作用,为主人提供一个世外桃源,良好的居住环境。这种处理人与建筑环境关系的手法,很值得

传统民居生态观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黛玉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