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医方剂为依据,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药学和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批准,按照规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可供临床医生辨证使用,或患者根据需要直接购用的一类制剂。
水丸是指药物细粉(一般80~120目)以水(冷开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处方规定的水性液体(如酒、醋、蜜水、药汁等)为赋形剂制备的丸剂,如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
蜜丸系指药物细粉以炼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蜜丸和小蜜丸两类,如养阴清肺丸、六味地黄丸等。
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用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赋型剂制成的丸剂,浓缩丸古称“药膏丸”,如十全大补丸等。
糊丸系药物细粉用米糊(糯米糊、黄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如小金丹牛黄醒消丸等。蜡丸系药物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成丸后在体内释药较糊丸更为缓慢,有缓释长效作用,并可减少毒剧药物或刺激性药物不良反应。如肥儿丸等。
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用炼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第二十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二)半固体剂型
煎膏剂 系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制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具有体积小、味美适口、稳定性较好、服用方便等优点。制剂如益母草膏、夏枯草膏、秋梨膏等。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流浸膏剂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媒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使每lml相当于原药材lg的液体浸出制剂。除少数品种直接服用外,多用作合剂、酊剂、糖浆剂等的原料。制剂如当归流浸膏、益母草流浸膏等。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三)液体剂型
合剂(含口服液) 系指中药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单剂量包装的又称口服液。合剂可发挥中药的综合作用:吸收快、奏效迅速,可批量生产;与汤剂比较,携带、贮存、使用方便;药液经浓缩工艺,服用量少,口感好。缺点是不能随证加减;容易染菌,需加入防腐剂,对生产条件要求高;易产生沉淀。制剂如小建中合剂、小青龙合剂等。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酒剂 亦称药酒。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酒剂较易吸收。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制剂如风湿骨痛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等。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四)气体剂型
气雾剂 系指将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殊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其中以泡沫形态喷出的可称泡沫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或腔道给药。制剂如麝香祛痛气雾剂、云南白药气雾剂等。
第二十五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各种皮肤症状,如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色素沉着、痤疮样皮疹等。据报道,牛黄解毒片,板蓝根注射液可引起荨麻疹样皮疹;六神丸可引起湿疹性皮炎样药疹;鹿茸糖可引起剥脱性皮炎样药疹;脑立清可引起过敏性药疹;防风通圣丸可引起光敏皮炎样药疹等。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强心苷,皂苷,生物碱(雷公藤碱、莨菪碱)等成分的中成药。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强心苷(洋金花、万年青、夹竹桃),皂苷,乌头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蝙蝠葛碱,黄酮,蟾酥类等成分的中成药。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生物碱、氰苷、硫化砷等成分的中成药。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生物碱,强心苷,斑蝥素等成分的中成药。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生物碱,苷类,黄酮等成分的中成药。
引发中毒的多为含强心苷,黄酮苷,斑蝥素等成分的中成药。
眼、耳等五官功能障碍,如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复视,耳聋、耳鸣以及脱发、咽痛等。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六十八页。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一)避免盲目滥用药物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工具,是为防治疾病服务的,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故有目的、合理地使用药物,是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前提。若盲目滥用,即使是安全系数较大的中成药也可能对机体产生危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若是含有毒性成分或剧毒药材的中成药,则可能给机体和生命带来更大危害。故中成药的使用应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