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投资环境 加速淮安崛起
易 简 国庆前夕,第四届台商淮安论坛如期举办。论坛期间,共有30个外资项目签约仪式,。,是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适合于资源产品大进大出,能较快地向全国辐射延伸。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80公里,已成为苏北高速公路交通枢纽。铁路方面,新长铁路纵贯全境,直达北京、青岛、哈尔滨、成都等大中城市。水路方面,京杭大运河等多条流域性航道穿境而过,沿运河的港口年吞吐量达1300万吨,水路直达上海港、南京港、镇江港、连云港港。随着淮安民用机场的开工建设,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不断拓展,以及盐河航道“五改三”升级改造,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地利”优势更加凸显。
所谓“人和”,主要是淮安持续不断地狠抓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树立“百姓是天、客商为重、企业至上”的公共服务理念,创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努力打造投资综合成本的洼地、服务的高地和创业者的福地。
六大平台增后劲
目前,在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淮安市政府又提出了重点打造“六大平台”,为更好地打造台资高地奠定坚实基础。开发区审批服务中心主任成志飞表示:想台商之所想,急台商之所急是我们的职责。
首先是搭建基础设施平台。为了引来更多的“金凤凰”,淮安经济开发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投融资渠道,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九通一平”。“十一五”以来,完成城建投入累计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基本完成了开发区及高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搭建功能配套平台。今年淮安在已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这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基础上,将启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园、盐化工特色产业园等“金字招牌”申报工作。这些“金字招牌”在完善开发区功能配套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淮安经济开发区乃至淮安的知名度、美誉度。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并行的策略。为打造台资聚集高地,IT产业领地,淮安经济开发区多策并举,扩大交流,增进了解,增强合作。积极邀请台湾工业总会及已在广东东莞、江苏昆山投资的台商1000余名来淮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淮安的交通区位优势、历史人文优势、产业配套优势、投资成本低廉优势。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淮安经济开发区在着力构筑硬平台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引进审批“一站式”、项目建设“一条龙”和企业投产“保姆式”三个服务体系,想台商所想,急台商所急。
搭建产业集聚平台。近年来,淮安工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企业,有能力为台商投资进行配套,有条件发展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
搭建成本优势平台。淮安现有高校、中专学校、职业中学学生11万余人,可提供充足人力资源。而且劳动力成本仅为苏南的70~80%;全市发电总量176万千瓦,电力充裕;区内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饮用水达标率为100%,市区6处热源点每小时供应900吨蒸气。在优惠政策方面,台商来淮投资办企业,除享受国家和省里的各项优惠
创新投资环境 加速淮安崛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