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一期工程
(标段三)
绿色施工
绿地建设(集团)
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项目部
2016年7月
目录
总 则 3
施工单位职责 3
节约土地管理制度 4
节能管理制度 4
节水管理制度 。按 照材料存放要求进行材料装卸和临时保管,避免因现场存放条件不 合理而导致浪费。
四、 依照施工预算,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
五、 施工现场应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 回收管理办法,提高废料利用率。
六、 根据场地建设现状调查,对现有的建筑、设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经 济性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工期。利用拟建道路和建筑物,提高资源 再利用率。
七、 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给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应 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
扬尘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 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二、 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施。
三、 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
四、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 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五、 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应进行绿化、美化。
六、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七、 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八、 规划市区围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量超过 100m3 以上的工程,应 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
九、 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 淋等降尘措施。
十、 市政道路施工铣刨作业时,应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无 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尘。
十一、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 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有害气体排放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二、 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三、 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 方可使用。
四、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五、 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水土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 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 或用于洒水降尘。
二、 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 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三、 食堂应设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四、 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五、 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
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 工 现 场 应 根 据 国 家 标 准 《 建 筑 施 工 场 界 噪 声 测 量 方 法 》
(GB/T12524-90)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T990)的 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 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二、 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可采取对强噪 声设备进行封闭等降低噪声措施。
三、 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 放。
光污染管理制度
一、 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的夜间 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 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二、 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
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管理制度
一、 施工中应减少施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工程结束后,对施工中产生 的固体废弃物必须全部清除。
二、 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 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环境影响控制管理制度
一、 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 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 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二、 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提供政 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三、 建设项目施工中涉及古树名木确需迁移,应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 关规定办理移植许可证和组织施工。
四、 对场地无法移栽、必须原地保留的古树名木应划定保护区域,严格 履行园林部门批准的保护方案,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