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成功模式
“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成功模式
摘要:通过几年的修护和改造,苏州的古城和历史街区保护无疑为目前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经验,实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古城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苏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历尽沧桑,几经兴衰,如今,不仅依然保持了“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风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还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多年来,苏州成功实施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内所留存的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进人了新的高潮。
1 平江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基本情况
街区基本情况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座—藕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
保护建设历程
1986年苏州古城区保护详细性规划;
1997年完成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
1997年苏州市的古城区的控制性规划,建设部优秀规划一等奖;
200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作为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先导性试验工程;
2003年重新修订街区保护规划,开始平江路的整治修建设计;
2004年5月,街区内最重要的一条历史街道──平江路完成保护与整治工程;
2004年6月苏州召开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江路的保护方法和实施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5年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2 苏州古城保护和平江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成功经验
保护古城的有力措施
保护古城风貌,建设现代化新区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进入2000年以来,苏州城市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政府致力于增强新区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治本措施,为古城保护理顺了内外部关系,把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推向了新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精心改造旧街坊,激活古城记忆
为了便于有计划地实施古城保护与更新,根据古城内街道、河流的自然走向,确立了“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这些年,苏州还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投放大量资金,对市内的园林及其他文物单位也都作了大量的维修。大至整体布局,小至地面铺设,都依据历史原样进行修复,保证了文物的真实性。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城市土地紧缺,滥用很难控制。二是利益主体多元,各方利益很难平衡。三是拆迁安置的矛盾,很难协调。这些问题给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带来了新的课题,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成功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