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保亭中学王秀英
2011版课标的基本概貌
1、从文本形式来看,2011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旧课标第三部分叫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四个部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旧课标顺序有所调整。
2、新旧课标印张一样(页码均为47页)。,。
3、封面上,新课标用教育部制定,旧课标用制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制订是创制拟定,制定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订”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
一、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思路
1、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其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与社会总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对基础教育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全民素质得以进一步提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2、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明确课程性质
(2)转变课程功能
(3)改革课程内容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6)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
3、《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特点
(1)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2)较为全面地阐释课程目标
(3)强调适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4)探索对新的历史教学体系的建构
(5)在精选历史教学内容方面作了努力
(6)提倡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7)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进行了探索
二、新历史课程实验的过程、成就和问题
1、过程:2000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取代了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2001年9月,初中历史新课程开始实验,首先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至2005年秋季,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加入了新课程的实验。
2、课程标准十年的成就
10年来,实验稿课标给中学历史教育带来的积极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三维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强调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突出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在,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2、课程标准十年的成就
二是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得到改变。
2、课程标准的十年成就
三是在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方面作出尝试,力图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此,实验稿课标采用了学习主题的方式整合课程内容,删减了一些知识内容。
四是历史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并初步建立起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
【精品】PPT课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