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1/29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第一章发展社会学界说
一、社会发展
从其内在特点看:社会发展是一种社会动向过发展社会学
3/29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一)两种“理想种类”划分的依据
早发内生型(先发内源型)与迟发外生型(后发外生型)两大理想种类的划分依据:
前者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它自己基础上长久间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自觉的演进过程。
如英、法等西欧国家和美国
后者是在先发国家的“引诱”下也许是外来的力量中止了它们自己原有的生计与发展逻辑,进而被动地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如德、俄、日、拉美、东亚“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
(三)迟(后)发展效应
迟(后)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面环境及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拥有不同样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迟(后)发展效应。
1、正面效应(迟发展优势):发展动力简单形成;发展资源能够采借;发展道路能够选择。
2、负面效应(迟发展劣势):可能形成依靠性经济;可能形成依靠性政治;可能形成依靠性文化。
第二章以“传统——现代”为核心见解的社会学发展理论
一、试析现代化理论流行背景、发展过程、特点(二战后)
:经济背景——无论是经济发达仍是较为了落后的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仍是社会主义
都有发展经济的强烈需求。
政治背景——资本主义为扩高声势,防备社会主义权益扩大采纳诱之以利(经济、技术、
军事救助)、晓之以理(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民主政治系统及自由
市场模式)的政治策略拉拢落后国家。
:(1)综合性: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和发展政治学等参加此中;(2)成立在
传统社会
与现代社会划分的基础上,二者的对峙和转变是其理论出发点;(3)以发达国家的发展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4/29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经验为前提,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目标。
二、发展社会学的缘起和主要争辩
:P31
:(1)制度学派:商议社会制度(包含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即制度对发展的作
用,发展对制度的影响。(列维、艾森斯塔德;斯梅尔瑟)
2)文化学派:商议宗教伦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继承了韦伯《新教伦理》思想,分为武士道精神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研究(贝拉),宗教崇奉和贵族精神与经济成就的研究(葛斯)。
3)人品学派:商议公民人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创立型人品(哈根),成就欲(麦克
莱
兰),现代性(英格尔斯)。
三、现代理论的评论
1、可取之处:(1)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现代化不单包含物质层面,还包含制度和文化层面
的现代化;(2)重视渐进性: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化的过程;(3)重视内因:以
必然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4)重视主体:
关注人的因素。
2、不足之处:(1)忽略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过分重申“西方文化中心论”(依据自己自然人
文环境);(2)忽略社会发展的特别性:以西方为模板,忽略不同样国家的特别历史
背景和现实国情;(3)片面重申传统与现代的对峙:传统与现代其实不是断然对峙的,
社会中某些传统因素不单不会阻拦社会的现代化,反而有促使作用;(4)忽略外因
的负面影响:忽略了先发展国家给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以“核心——边境为核心见解的社会发展理论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5/29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一、依靠理论的起源:20世纪六十年代末
含义:主若是用“中心”和“外头”之间的不同样等关系来讲解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为何不发达的原由。(弗兰克、阿明、桑托斯等人)
理论根源:1、马克思的社会理论,特别是其关于资本盘剥与资本扩展的理论;2、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理论;3、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如缪尔达尔、普瑞比斯奇等人的理论见解。
现实背景:现代化理论在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推行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经济社会结果(经政社)
二、依靠理论的主要内容:
依靠理论的基本视角:主要从西方发达国家(即中心或核心国家)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
刘祖云发展社会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